6月4日,持续四天的临床肿瘤学界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会于芝加哥圆满谢幕。来自全球各地3万余肿瘤领域精英汇聚一堂。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桐榆教授团队的两项研究成果登上了口头报告专场,林桐榆教授及黄河医生获邀进行了大会发言,在这个世界级大舞台上发出了属于中国的“好声音”。
林桐榆教授做了题为《CID-ATT联合放疗对比CHOP方案联合放疗一线治疗先前未治疗的早期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II/III期随机试验》的报告。其研究表明CID-ATT三联循环方案较原标准方案CHOP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效果更好,明显提高5年的生存率;提示采取非交叉耐药方案的交替或许可以克服耐药,为其他多种难治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思路。
黄河医生是历届ASCO中国发言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在报告中指出,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DLBCL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疗后,恩替卡韦预防乙肝病毒激活的效果较拉米夫定更好,建议恩替卡韦作为首选预防治疗方案。这为其他肿瘤伴乙肝的化疗提供了借鉴。
报告的这两项研究均是由林桐榆教授牵头的中国西南临床肿瘤协作组(CSWOG)开展的多中心协作研究成果,依托《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的资金支持,依赖中国西南临床肿瘤协作组数十家医学中心同仁的通力合作,才得以完成。其中一项研究已入选2013ASCO最佳研究,成为今年ASCO年会上最具有影响的临床实践潜力研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学者的研究首次入选BEST of ASCO。
这两场发言是今年中国肿瘤学界仅有的两项口头报告,在同一领域同时入选一个团队的两项研究更属首次,也是淋巴瘤研究首次入选ASCO大会发言。
本届ASCO年会的主题为“构建桥梁,征服肿瘤”。目前,在这个最高平台上,国内已有6位研究者在ASCO上获得发言,林桐榆教授、黄河医生及在2011年年会上发言的张力教授均来自我校肿瘤防治中心,今年该中心入选会议墙报数也领先于全国其他肿瘤医院。此次两项研究同时入选大会发言,标志着我校肿瘤防治中心肿瘤临床研究已逐步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ASCO,已走过49年风雨,一直致力于提供多专业、多国家的协作和交流平台,以凝聚各方面力量,一起推动全球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