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综合新闻

“天河二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下半年入驻中山大学东校区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新闻中心 编辑:黄爱成 发布日期:2013-06-18 阅读量:

北京时间6月17日下午,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2013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正式发布了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这是继 2010年“天河一号”首次夺冠之后,中国超级计算机再次夺冠。“天河二号”将作为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的业务主机,今年下半年安装交付给位于我校东校区的广州超算中心,主要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以及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建设领域。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机房

国防科技大学、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大学联合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

昨日,国防科技大学、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大学在长沙联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天河二号”工程副总指挥、新闻发言人李楠研究员介绍:“天河二号是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它有五大特点:一是高性能,峰值速度和持续速度都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二是低耗能,能效比为每瓦特19亿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应用广,主打科学工程计算,兼顾了云计算;四是易使用,创新发展了异构融合体系结构,提高了软件兼容性和易编程性;五是性价比高。”天河二号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廖湘科研究员指出,“天河二号”研制成功并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排名第一,是国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研制”重大项目一期工程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解决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重大挑战性问题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

我校夏亮辉校长助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超级计算机应用得好不好,人才和市场运用是两个关键。中山大学充分发挥高层次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的优势,依托完备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紧紧围绕广州超算中心在人才培养和超算行业应用等两个方面的核心需求,建设了中山大学超级计算学院、超算研究院和大数据研究院等三个机构,为广州超算中心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超级计算学院拟招收30位研究生,今年秋季入学,这也是国内首个超级计算学院。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由170个机柜组成,包括125个计算机柜、8个服务机柜、13个通信机柜和24个储存机柜,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内存总容量1400万亿字节,存储总容量12400万亿字节,最大运行功耗17.8兆瓦。天河二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一千年,其存储总量相当于存储每册10万字的图书600亿册。相比此前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计算速度是“泰坦”的2倍,计算密度是“泰坦”的2.5倍,能效比相当。与该校此前研制的“天河一号”相比,二者占地面积相当,“天河二号”计算性能和计算密度均提升了10倍以上,能效比提升了2倍,执行相同计算任务的耗电量只有“天河一号”的三分之一。

“天河二号”是世界上首台集高性能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信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据“天河二号”副总设计师卢凯研究员介绍,“天河二号”自主创新了新型异构多体态体系结构,在强化和学工程计算的同时,可高效支持大数据处理、高吞吐率和高安全信息服务等多类应用需求,设计了微异构计算阵列和新型并行编程模型及框架,提升了应用软件的兼容性、适用性和易用性。“天河二号”服务阵列采用了该校研制的新一代“飞腾-1500 ”cpu,这是当前国内主频最高的自主高性能通用CPU,“天河二号”还在自主定制高速互联网络、新型层次式加速存储架构、容错设计与故障管理、综合化能效控制、高密度高精度结构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和突破。

“天河二号”的研制,同时得到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大力支持,“天河二号”将作为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的业务主机,今年下半年安装交付给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的广州超算中心,主要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以及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建设领域。目前,“天河二号”已应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天气预报、气候模拟与海洋环境研究、数字媒体和动漫设计等多个领域,开始为多家用户单位提供超级计算服务。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