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郑德涛书记提出,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优秀的生源对一流大学的建设至关重要。
近些年,我校招生宣传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校领导还是工作人员,人心向学,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披星戴月,走向全国各地中学,宣传推介中大,展示中大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中大、选择中大,圆了他们的中大梦,也圆了我们的优秀生源梦,一流的生源必将成就一流的大学,圆你我共同的中大梦!
知名教授:
学科讲座 中学开讲
“同学们,我在美丽的康乐园等着你们!”2007年的某个冬日,西安交大附属中学的教授讲座席上,中大中文系李炜教授结束讲座后,用标准的西安话热情地呼唤,台下的学子们对之报以热烈的掌声。
“中山大学采取‘走出去’的举措,包括招生宣传和教授‘送讲座’到中学是非常必要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李炜教授说。“曾经听说我校在陕西著名中学做招生宣传,负责的同志站在那里,一整天连洗手间都不敢上。因为人一离开,马上就有人占据那个点位。”“2007年我在西交大实验中学做了场演讲,记得演讲结束后,校长热情地说要请我吃饭。他说,‘今天你的讲座反响非常好,同学们非常高兴,我现在答应给你们中山大学一间房’。我当时没听懂,后来才知道,什么样的单位才能在这样的地方有‘一间房’呢?原来当时享受这一待遇的只有清华、北大、南大,也有武大,而中大是没有的,只能在外边站着。所以这次经历对我的震动很大。”
现在,知名教授到中学开讲,已成为学校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港澳……历史学系陈春声教授、徐坚教授,岭南学院徐信忠教授,中山医学院黎孟枫教授、吴忠道教授和顾怀宇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栾天罡教授等在招办的邀请下,先后走上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的讲台,以自身的风采展现了中大的魅力。
2012年11月,博雅学院甘阳教授将前沿的通识教育话题,从祖国的南端带到了遥远的最北。但这一次的听众,既不是高校的学生,也不是专家学者,而是哈尔滨第三中学的200多名高中生。他详细介绍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传统及模式、国内重点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中山大学开设博雅学院的经验等,讲座气氛热烈,听讲的学生双眼熠熠发亮,禁不住流露出对南方名校中山大学的向往。
不久前刚赴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做讲座的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陈敏教授感叹道:“一个大学教授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人生经历,对中学生是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的。当然最主要还是宣传我们的中大。讲座结束之后,就有很多学生过来问我中大怎么样,某某专业怎么样。与传统的招生宣传模式相比,报告、讲座的形式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产生较强烈的感染力。”
李炜教授认为:“我觉得优质生源很重要,越是名校越懂得怎么去抢优质生源。例如每年的自主招生,每一次当组长我都会抓紧时间说,‘希望你们通过这次考试加深对中山大学的印象,喜欢中山大学,热爱中山大学,报考中山大学。’因为这里边就有相当一部分非常优质的生源。招生和学校的形象,宣传和优质生源的竞争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部门的协调,专家的重视,大家都应该来为这项工作出力。做得好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们应该想尽办法让全国更多地方的人知道中山大学是怎样的名校,尤其是在那些‘盛产’优质生源的省份及其著名中学。”
招生宣传组:
与考生面对面 心贴心
某日,招办接到一位在校生的电话,声称要寻找一位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与其交流过的老师,正是因为这位老师,该名同学才了解和报考了中大,他现在学习和生活都很满意,很想当面表达谢意。 类似的电话,每年招办都会接到,而这位同学要找的老师,正是我校招生宣传组的老师。我校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份实行招生宣传组长负责制,由学校聘任相关老师担任组长,负责统筹组织该省的招生宣传工作,组员由学校的各院系、部门的老师或管理干部自愿报名产生,在每年6月高考填报志愿期间,逾400名老师志愿者们冒着酷暑奔赴全国各地,与考生、家长面对面交流,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工作。
放下架子 真诚沟通
作为华南最高学府,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内的号召力、影响力毋庸多言,中学和中学生无不趋之若鹜。但在北方某些省份,我校在中学、学生心目当中的排名和我校的实际实力相差甚远,招生宣传的老师难免会受冷遇。
我校黑龙江招生宣传组组长王尔新说,“曾有一个县级重点中学,因校长根深蒂固的误解,坚持觉得还是北方的院校好,有几个学生本来想报中大,后来也更改了目标。所幸的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在不懈的宣传下,这几年学校方面的认识有所转变,前几天还打电话主动邀请我们过去做宣传。”
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邹建华教授从1980年起参加招生工作,到今年整整33年。邹教授回忆道,以前去各省招生其实是指“录取”,而实行网上远程录取之后,去招生的含义就演变为“招生宣传”。邹教授认为,招生宣传最主要的是“以诚相待”。招生宣传人员在了解和熟悉学校的各方面情况的同时,要做到“三想”:一要站在中山大学的角度想,时刻要以学校的利益为出发点;二是要站在考生和家长的角度想,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三是要站在中学的角度想,理解中学有自身的利益和考虑。“只要做到这‘三想’,就一定能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因时因地 各出奇招
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如何展示中山大学,展示一个怎么样的中山大学,这些都是需要招生宣传老师认真思考的命题。
“中大究竟好在哪里?细节的呈现很重要。学风、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国内外交流、就业状况、生活环境、费用开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所需求的信息差别很大,所以我们要做足各种信息储备,哪怕细致到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的具体金额。” 我校宁夏招生宣传组组长王天琪说。
北方地区的考生最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适应南方的学习生活,王尔新组长说,他的办法就是“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像担心广东天气太热,东西吃不惯的问题,我就会说食在广州,粤菜很好吃。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可现在住在广东,回到北方反而不习惯了。”在幽默的言语中化解了考生和家长的忧虑。
招生宣传的对象是“90后”的学生,我校江西招生宣传组组长欧阳永忠老师在距离2013年高考还有100天的时候,应邀为江西某中学录制了百日誓师大会的祝福视频,用力握拳,鼓励同学们“加油”、“给力”。流行的用语、亲和的形象,深得高中学子之心。
善用媒体是邹建华教授的好方法。每年湖南省教育电视台、广播电台在招生宣传期间都会进行直播,邹教授利用直播的一个小时,向广大湖南观众、听众介绍中山大学、解释招生政策、科学指导报考。中山大学在湖南省考生心目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借力当地媒体为我校“派发名片”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学的校长和老师对学生、家长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和中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对于招生宣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每年邀请全国各地中学校长前来我校参加重点中学交流座谈会,也是这个原因。
邹建华教授说,湖南省的167所省级重点中学,他都亲自走遍,与中学负责人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招生宣传其本质是人与人的沟通,相对固定的人员才能产生对人的信任感,从而延伸到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可。“很多人一提到黑龙江省,就想到哈三中”,除了和最顶尖的中学保持联系,招生宣传组也致力于与更多的优秀中学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效果非常显著。“有一年黑龙江招的70多个学生当中,大庆实验中学一个学校考入中大就有20多个。”王尔新组长说。
在王天琪组长看来,招生宣传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学生入校之后,他还始终坚持与之保持联系,在细节上关心和关怀。“儿女出远门在外,父母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会通过各院系辅导员去关心学生的近况,反馈给家长。有的学生,一些问题可能不太愿意告诉家长,但他们会告诉我。真的将家长的工作做好了,也能够形成一种资源。当别人问起中大时,他们也能做很好的宣传。”
学院参与 彰显特色
各院系是教学的主体单位,也是招生宣传的重要支柱。
传播与设计学院积极发挥学院学科特点和业界优势,以学院为单位负责北京地区的宣传。“北京的范围特别广,分区众多,优秀的中学云集,并且也是众多优秀高校驻扎之地。”怎样才能突破重围呢?相比招生组的“个人”资源,学院无疑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王天琪组长召集了热心了解招生宣传工作的老师与同学,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又充分调动北京校友资源推进工作。学院将历届招生集中的区域与学校、中学中的佼佼者列为重点宣传对象,在“稳”的基础上尝试突破与提高。2013年4月中下旬北京招生宣传期间(北京为考前填报志愿),在北京四中、北京二中等重点中学及北大、清华的招生咨询会,学院派出了超过20名师生以及多名校友参加其中。胡舒立院长也在微博上转发招宣现场情况,呼吁“欢迎报考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在北京掀起了报考中大的旋风。
应省内教育部门和知名中学力邀,我校工学院、岭南学院分别与广东省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包括指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等。充分体现了学院对基础教育的深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从招生宣传的角度来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学科实力为依托,与中学建立更为深入和长效的关系,也大大巩固和提升我校在省内名校精英学生当中的声誉和地位。
同是中大人
对中大来说,每年录取的一个学生或许只是八千分之一,但对于学生本人,就是百分之百。正是招生宣传组老师志愿者的用心、负责、辛勤的工作,让很多优秀学子和他们的家长得以与中大结缘。
杨万光先生是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1级学生杨蕊青的父亲, “学校和专业学风都很好,我女儿还拿到了奖学金,我们对于选择中山大学非常满意。”杨蕊青毕业于哈三中,作为重点高中,几乎全国所有重点大学都会不遗余力地到那里做足宣传。“但中大与一些老牌的北方名校比起来毫不逊色。一开始我们对中大并不是很了解,后来我与王尔新老师经常沟通,他针对我们的情况进行了一些相关政策和信息的讲解,给我们增添了很多信心。”杨先生笑言,“我们家长现在也在做这个工作,比如下一年级有一个我同学的儿子,在我的宣传下,他也考入了中山大学。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是很重要的。”
学生志愿者:
中大的未来会因我们的努力而更加辉煌
作为全国首创的大学生志愿招生宣传社团,中山大学招生宣传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招协”)创立于2006年10月,每年寒假举行“寒假招生宣传志愿者重返母校”活动。从最初的参与人数1000人左右到去年的2045人,寒假招宣志愿者活动已成为校内跨校区分布院系最广、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品牌学生活动。
现任会长汪玲瑶介绍,每个志愿者都要经过严格面试,进入团队后,要接受招办老师的培训,协会甚至邀请了校礼仪队老师进行了礼仪的业务培训。
虽说招协的工作已持续多年,但困难年年有。面对仍显稚嫩的学生,有些中学并没有太多热情。比如志愿者只能到操场上进行摆台宣传。一些中学的教学设备有限,同学们只能一个小班、一个小班地轮番演讲。但这一切都没有熄灭志愿者心中的热情。湖南队的队长王婵娟是招宣工作老队员,她介绍,有一年湖南下大雪,交通中断,行人几乎无法出门,但志愿者们仍坚守职责。省招生考试院的老师被他们热爱学校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提供了相关帮助,帮助志愿者们圆满地完成了工作。
连续两年担任江苏队队长的倪睿婧谈到:“通过这两年我们队员的不断努力,2012年中大在江苏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明显提高了,我们感到自己为学校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2002级生命科学学院的祝天慧同学是招协的第一任会长,现在美国留学。招生宣传成为他观察美国高校的切入点,“在纽约的地铁上,总看到各种学校的招生宣传广告,”“纽约大学有可以比拟好莱坞级别的招生宣传影片,而且常年开放宣传讲厅”,而这些总会让他想起自己的母校中山大学,在谈到他对招生宣传的理解时,他感慨道:“招生宣传影响未来的中大学子,而未来的中大学子决定着中大的未来”,从这点意义上说,“不管多重视和投入招生宣传,都是值得的。”
招办:整合资源 群策群力
近年来,招办围绕学校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结合学校实际特点,构建了常态化的招生宣传体系。
招生宣传体系以学校招办为“联接点”,对外与教育部、各省级招办联动增进沟通加强了解,与兄弟院校交流调研互通有无,与各大媒体加强合作扩大影响;对内与学院、部处合建平台资源共享,实施招生宣传组长制,成立学生招生宣传志愿者协会,组织寒假志愿者活动。对内对外,点面联结、形成合力。
在招生宣传方式上,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每年,上万名学生和家长在校园开放日近距离走进中山大学,逾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校长来到学校参加交流座谈会;与此同时,数十名学科知名教授亲赴各省中学开展讲座,超过400名教职员工积极参加培训投入到招生宣传工作,中山大学的招宣队伍出现在32个省区(含港澳地区)共计逾百场现场咨询会上,超过2000名在校生志愿者每年寒假冒着严寒走访全国二十多个省份的近600所中学……
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生源质量连年提升,在各省录取的学生已占到当地的前2%。“今日取得的成绩,正是历届招办同仁、参与招生宣传老师、学生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努力换来的。”招办主任吴晓枫说,“作为招生宣传工作的组织部门,招办将继续努力搭建优化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不辜负每个院系、部门、师生的期望和努力!”
倾力招生宣传
擦亮中大名片
招生宣传是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向社会以及考生和家长展示学校风貌,从而吸引考生报读本校的工作举措。古人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乐事。对于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的大学而言,获得优质生源以“教育之”,何尝不是乐事一件?从根本上讲,生源关乎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生源,一流的生源成就一流的大学。对于矢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山大学而言,招生宣传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一批高水平大学吹响了进军世界一流大学的集结号,而越发开放的办学环境使境内外高校之间的竞合强度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务必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通过开展有效的招生宣传,全面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果,从而增进考生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考生报读中山大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学校参与高等教育竞争的软实力。
美好的愿景必须落实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学校不断壮大招生宣传队伍,积极开拓招生宣传渠道。一大批教授学者、党政管理人员、招生宣传志愿者走进全国各地的知名中学,细致耐心地与考生和家长交流沟通,宣传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无须诧异陈春声教授、甘阳教授、徐信忠教授、李炜教授等知名学者到知名中学做讲座;无须诧异高考填报志愿期间,超过400名老师志愿者冒着酷暑奔赴祖国各地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工作。一句诚挚的招生宣传寄语、一本详细的招生宣传手册、一段精美的招生宣传视频……共同编织起了一张招生宣传的“大网”,为网罗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构建了强大的机制保障。
我们必须认识到,招生宣传工作做得漂亮,必然根源于学校内涵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否则招生宣传终将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起“人心向学”的理念,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招生宣传有“底气”,让招生宣传具备活水源头。
我们必须认识到,招生宣传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重要一环。倘若缺少了对学校日常的以及重要节点的宣传工作,招生宣传将如同失去大后方支援的“单兵突进”,势单力薄,难奏凯歌。因此,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务必要壮大学校整体宣传力量,构建大宣传格局,提升学校整体宣传水平,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我们必须认识到,招生宣传是“全员”宣传。这不是说每一个中大人都要投身到招生宣传的队伍中去,而是每一个中大人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考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判断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尺。从这个角度讲,每个中大人都在为中山大学代言。因而,我们呼吁每一个中大人要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就是对招生宣传工作的支持,就是擦亮中山大学“名片”的见证人和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