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广州讲坛第八十一讲在南校区怀士堂举办。本次讲坛邀请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主讲,题目为“文学的觉悟”。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玉、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兼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张欣、广州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费勇等出席本场讲坛。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回忆了青春年华十年的工厂生活,认为那时“生活虽然劳累,但更多的是给自己一种青春的记忆”。两个小时的讲座,刘醒龙旁征博引,谈工厂回忆、谈文学创作、谈文化觉悟,为现场听众奉献了一道丰盛的文学大餐。
刘醒龙谈“文学的觉悟”
谈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学道路,他坦言是受曾经同桌的刺激,从而激发了奋进的斗志。那位儿时学习成绩不如自己,以打瞌睡度过读书时光的同桌当了官,多年后偶遇,自己在街上激动地与之打招呼,对方却骑着凤凰牌自行车扬长而去。自尊遭受重创,让他重新燃起文学梦,以至于后来成为著名作家。
他说自己在小学时曾对《飞夺泸定桥》一文提出质疑,认为教课书的课文必须是真实的,但写作者的灵魂却必须能自由驰骋。
在校对即将出版的小说《圣天门口》时,他发现自己的著作被强加上“敌人”二字。为此,他坚决反对,认为用“敌人”二字不符合历史伦理,是不道德的,以此说明作家自身的情怀和认识对写作很重要。
他在讲座最后表示,人生在世,我们应该一直读下去,去寻找人生中更有意义的境界。文学不能用来宣泄仇恨、暴力和血腥,它应该代表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以爱。
广州讲坛以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宗旨,邀请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及其他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到广州讲学,传承中国文化学术的薪火,营造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至今,已举办八十余场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