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午,生命科学学院团委承办的中山大学2013年校园科普创作和传播活动之“生命科学营”大型科普活动在南校区亲新广场启动。“生命科学营”由同学们自发成立科普兴趣小组,专注环境保护与治理、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考察、生物信息软件设计和生态文明知识传播。以“观鸟进校园”、“生态文明”、“悬挂树种介绍牌”、“濒危动物认养”、“室内农作物环保种植”、“昆虫标本展览”、“人体奥秘之旅”、“动物福利和保护”、“生科知识普及”和“校园植物认种”为主题的十个科普兴趣小组在本次启动仪式上逐一亮相,吸引了众多师生围观和参与,奏响了这个春日里有关生命、环保和自然的最强音。
活动现场
进入三月下旬后,广州便一直被绵绵阴雨笼罩,然而天气的阴郁不能冷却梦想的火热,上午8时,负责“生命科学营”活动的团委工作人员早早来到亲新广场布置场地,他们在广场中央悬挂起了预示活动启动的拼图。拼图图案是“生命科学营”的吉祥物蘑菇,它的形象灵动可爱,散发着大自然独有的朝气。当年沃森与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的拼接完成预示着生命科学研究新时代的开启,本届生命科学营也寄愿以完整拼图的重现象征一波科普强音的来袭。
活动当天,十个科普兴趣小组中最具人气的莫过于第一分营与第二分营。以“观鸟进校园”为主题的第一分营以其特色的主题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到了许多人。同学们在这里参与鸟类知识问答游戏,欣赏安家于中大校园的鸟儿们的照片,并在宣传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望远镜进行观鸟。
与第一分营旗鼓相当的是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第二分营,他们的活动匠心独运,丰富多样,该营的队长身穿用塑料垃圾袋制作的连衣裙,以身示环保,为我们展示了“垃圾回收资源再造”的环保理念。通过投掷木制小架子来模拟垃圾分类的游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独特的创意使该营颇具人气。
据悉,“生命科学营”活动是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为响应中山大学2013年校园科普创作和传播活动而策划的科普活动,旨在依托生命科学专业资源,利用科学知识给校内外群众展示生命科学魅力,传播生态建设知识,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奉献一份力量。十个科普兴趣小组分别承担了不同主题的科普宣传工作,他们将独立策划实行自己的科普宣传方案,最终在“生命科学营”成果展示会上进行成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