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大博士毕业生成为辽宁舰首位女博士军官

我的航母style,我的中国梦

稿件来源:校团委 作者:校团委 编辑:黄爱成 发布日期:2013-03-21 阅读量:

“如果想做一件事情,就开始着手,哪怕受挫甚至失败也不后悔;享受生活中的苦乐酸甜,有苦才知乐;人要生存只要温饱就可以维持,那么我希望能在维持温饱之外,为我热爱的世界多做一些事情。”-----韦慧晓

她是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她是一位学习大气科学突然转到地球科学的“上天下地”的壮族女孩;她是二度援藏的“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她放弃百万年薪,她放弃舒适生活,如今她登上了中国第一艘航母,成为航母上第一位女博士军官。她的名字叫韦慧晓。

“上天入地”的美女博士

韦慧晓本科阶段就读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在校学习期间,她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异,同时还组建了一支南京大学学生礼仪队。本科毕业后,韦慧晓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公司高级副总裁秘书、行政助理。出众的工作,良好的人缘,使她获得华为公司“金牌个人”奖,所带领的团队亦荣获“金牌团队”称号,成为了人人艳羡的高级白领。然而,她并没有满足物质上的充实,她向往更高的精神追求。

工作四年后,她选择继续深造,并以第一名的绝对优势跨专业考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一位研究大气科学的女孩,一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行政女白领,从大气圈的学习拓宽到地球的另一圈层——岩石圈的研究,主攻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成为了和地质学打交道的女博士。她“上天入地”,践行着心中对理想的追求。

在中山大学求学的路上,韦慧晓勤奋努力,不畏辛苦,立志做科研探索路上的一块基石。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地质学习的课堂在野外。为了能在世界地质研究的热点——青藏高原进行地质学习,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韦慧晓在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办志愿服务一年,跟随地质队员到艰苦的一线参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察、地质灾害评估、生态环境评价等野外工作,也参加岩石矿物样品测试分析、地质报告撰写、图件绘制等方面的室内工作,全方位增强了对专业的认识。2007年9月起,韦慧晓进入博士阶段。在导师与西藏区地质调查队的支持下,她将博士课题选定为“西藏的造山型金矿研究”,因选题研究意义重大,由导师主持,她作为主要研究员的这个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多项资金支持。

中山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韦慧晓与她的藏族学生在一起

八千里路云和月

自广州往北从青海的格尔木走青藏公路进藏的路程是八千里路,韦慧晓在这八千里路上志愿服务了两年。

2005年,韦慧晓申请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中山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她也是团中央、教育部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中第一位在读研究生。她支教的学校是西藏林芝县中学,第一学期任初三(1)班的化学教师,同时担任初二(3)、(4)班的英语教师,第二学期任初一年级五个班的英语教师。除了出色完成授课任务和中山大学的奖、助学援助项目外,她还积极联系热心朋友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并给当地的教学工作提出很多具有实效性的建议。她的付出受到中山大学团委及受援单位的一致好评,获林芝地区团委“优秀志愿者”、林芝县中学“突出贡献奖”。

韦慧晓说:“志愿服务,是起点,让我渐渐走入我向往的青藏高原;志愿服务,没有终点,我深深为青藏高原的辽阔美丽和西藏人民的淳朴善良所感动,我希望也努力为我热爱的这一片土地、为这里的人民尽我的绵薄之力。我将继续行进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这条路上还会有很多个不同的‘八千里路’,我将满怀欣喜地迎接未来的风雨阳光。”

当韦慧晓把去西藏支教的想法告诉她的父亲时,这位已经年近八十的老党员很高兴地说对女儿说:他早在五十年代初时就申请去援藏的,因为另有工作安排而未能如愿,女儿的选择他非常支持。同样,韦慧晓的母亲和姐姐也很支持。2007年6月,韦慧晓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正在西藏当志愿者的她赶回去却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虽然未能守候在父母跟前端茶奉水、照顾衣食起居,但韦慧晓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弥补遗憾:走父母年轻时想走而没有走的路、做他们想做而没有能做的事情,这样能让他们得到更大的开心和满足。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从西藏支教服务回来后,韦慧晓的志愿服务之路便由此拉开了帷幕,慢慢成为了她的一个标签,她个人的一种习惯。

韦慧晓还是中山大学校内积极的公益倡导者。2005年7月至8月,她参加了中山大学校友会组织的“寻访中大校友足迹”志愿者活动,担任青海队队长,在青海组织校友寻访活动、撰写校友通讯,并促成青海校友分会的成立。同时,她协助中山大学校友会,寻访西藏的中大校友,并组织校友联谊活动,为推动西藏校友分会的成立而奔劳。2010年,韦慧晓与博士生会、研究生会的骨干们、校团委的老师及研究生院管理处的领导商谈,发起成立志愿者队伍——中山大学康乐园爱心抗癌志愿者同盟,帮助患病的同学。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韦慧晓运用专业知识,积极帮助到达一线的志愿者朋友作后方的联络协调支持。5月底,当共青团四川省委的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开始有序安排自发前往灾区的志愿者时,她立即赶赴四川,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当从一线的志愿者那里了解到部分乡镇的群众粮油告急时,她动员朋友捐资从成都购买粮油等物资,联系车辆直接运送并及时发放到急缺物资的群众手中。

2008年,广东招募100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者,2万多人报名,韦慧晓通过重重选拔,顺利入选,服务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4月,她参加了京外、境外赛会志愿者骨干培训,并服务“好运北京”花样游泳测试赛。7月至8月,她全程服务北京奥运会的游泳、花样游泳和跳水赛事。她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每一项工作都认真细致、积极主动,每天及时总结和改进,和团队的其他志愿者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获得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2008年奥运会,韦慧晓用微笑面对世界,服务大众,可就在奥运会开幕前三天,她的母亲去世了,请假回去给母亲办完后事后,在姐姐的支持下,坚强的韦慧晓又回到了北京,从水立方比赛开始那天就坚守在奥运志愿者的岗位上。她说:“妈妈很为我能当奥运志愿者而高兴和骄傲,做让妈妈感到高兴和骄傲的事情,是我对妈妈尽孝的方式。想起妈妈的笑容,我就能从心底发出由衷的微笑。”

光环满身,此生只为航母狂

中山大学美女博士生,援藏支教、四川地震志愿者、奥运志愿者、亚运会志愿者,这一串的名词,都归属于韦慧晓。毋庸置疑,韦慧晓是广东志愿圈里的明星人物,高学历与频繁的志愿者经历,都让她显得那样与众不同。然而,韦慧晓却有着和其他人不同的追求。

夜阑人静,坐落于羊城广州的中山大学校园内,女博士研究生韦慧晓的思维纵横捭阖,她挑灯给海军有关部门写信自荐:“航母是中国水兵最大的舞台,为了心中的梦想,我申请当一名普通的航母舰员,在战风斗浪中历练成长!”

韦慧晓的选择,让导师和同学倍感诧异。

在大家的心目中,韦慧晓光环满身——“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中国研究生》杂志封面人物、华为集团金牌员工……

在大家的眼里,韦慧晓有着非凡的经历——赴西藏支过教、赴北京当过奥运会志愿者、赴比利时参加过中欧青年交流活动……互联网上有关她的信息连篇累牍。

光鲜的头衔,丰富的学识,加上姣好的面容,韦慧晓让用人单位眼馋不已,让学姐学妹们眼红不已。

“韦慧晓,你疯了!”有人对她说,“22年的勤奋苦学,难道就是为了当一名水手吗?”

“你们不了解我!小时候,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现在,书读多了,我长大了,我越来越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韦慧晓说,“我爱航母,我要终身嫁给航母事业!只要能上航母,打扫卫生我都愿意!”

此生只为航母狂!韦慧晓如愿了,成为辽宁舰上第一位女博士军官。

韦慧晓说:“作为博士,只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广博的心胸和视野。除了搞好学问,还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美女博士将自己嫁给了中国第一艘航母,敢想敢做,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也托举着“中国梦”。

这就是她,韦慧晓!

附录:

【韦慧晓,女,壮族,1977年12月出生,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2007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

1999年,她荣获全国推新人大赛广告模特赛江苏赛区十佳。

1996年至2000年,她荣获南京大学人民奖学金、及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和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2003年,她荣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金牌个人”,带领团队获“金牌团队”。

2004年,她荣获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

2005年,她荣获中山大学校友会颁发的“最佳组织贡献奖”。

2005年8月-2006年7月,作为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西藏林芝县中学支教。2005年8月至今,积极联系热心人士资助品学兼优贫困生以及给中小学捐赠图书等援助。

2006年7月-2007年9月,在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志愿服务一年。

2006年,获林芝地区团委颁发的“优秀志愿者”、林芝县团委颁发的“优秀志愿者”、林芝县中学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2007年12月,获“广东省志愿服务个人金奖”。

2008年1月,入选北京奥运会赛场志愿者,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奥运赛场——水立方志愿服务。

2008年5月,前往四川地震灾区参加志愿服务。

2008年7月,获“2008奥运·冠军论坛”优秀青年称号。

2008年7月,获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2007年“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

2008年9月,获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2009年3月,入围“2008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百名候选人。

2009年5月,获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颁发的“广东省五四奖章提名奖”。

2009年7月,参加横渡珠江志愿服务。

2010年3月至今,筹建并组织管理旨在长期帮助患重症师生的“中山大学康乐缘爱心抗癌志愿者联盟”。

2010年4月,获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颁发的“广东省五四奖章”集体奖(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2010年12月,获中山大学“广州亚残运会志愿服务铜奖个人”、开闭幕式媒体运行团队获中山大学“广州亚残运会志愿服务铜奖集体”。

2010年12月,获广东团省委、广东省福彩中心和广东省学联颁发的“广东省福彩公益团队奖”(中山大学康乐缘爱心抗癌志愿者联盟)。

2010年11-12月,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志愿者、传说广州亚运特使志愿者。

2011年8月,获首届“珠江公益节”公益达人称号。

2011年9月,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比利时参加中欧青年志愿服务大会。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