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12月26日,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了主题为“医药学文化传承”的广州市第三届广府文化节。本届文化节活动由中山大学医学博物馆、荔湾正骨展馆、陈李济展馆这三大医学文化展馆在文化公园举行展览,我校医学博物馆举办的是“一百四十六载沧桑中的风华——中山大学医科教育”的展览。
群众参观展览
中山大学医学博物馆,坐落广州红花岗畔的中山大学北校区,是一幢建于1925年的具有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散放着民初中西合璧之风,典雅庄重,被列入广州市古典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的保护文物。建筑主体是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三层红砖楼,一色欧风红墙上,是中国传统碧绿琉璃瓦顶飞檐,在草木葱茏校园中,红楼掩隐于绿树碧丛,红照翠影相映,秀雅幽静中见典丽风采。
2004年11月11日中山大学医学博物馆揭幕开馆,该楼即为医学博物馆楼,展厅面积三百余平方米,馆藏实物、图片三千余件。丰富的馆藏,见证了我国早期西医院校在岭南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展现了在岭南文化及广府文化中心广州率先引入西方近现代医学教育观念与办学模式的足迹,反映中山大学医科一百四十六年来,开我国西医教育先河,倡导科学文明的历史沿革过程。医学博物馆以历史沿革为线索,以名人、大师为亮点,以医学发展为主题,通过珍贵的文物,展示了中山大学医科对岭南乃至国内外医学发展的历史地位与重要贡献。厚重与辉煌的历史在这里一页页掀开……
岭南文化及其广府文化特有的开放性、兼容性,较为容易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广州成了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首地。1835年,美国传教士医师伯驾在当时广州十三行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间西医院,后来发展成一所完备的西医医院——博济医院。1866年美国传教士医师嘉约翰在博济医院内办学,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西医学校。孙中山先生于1886年在此学医。这所医校后来发展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在晚清西风东渐大潮中,南粤开办西医教育渐成风气。1908年,广东光华医学堂在广州创办,后来发展为广东光华医学院;1909年,广东公医学堂在广州开办,后来发展为中山大学医学院。1953年至1954年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和广东光华医学院先后合并组成华南医学院。195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该校命名为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建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为新的中山大学。
展览现场
中山大学早期医科教育,成为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滥觞源头。在医学博物馆中,记录了中山大学医科在中国医学界中的许多第一:中国第一例西医手术、中国第一例医院病人死亡记录 、中国第一例尸体解剖、中国第一个疫苗部、拍摄中国第一张X光片、进行了中国第一例病理解剖、中国最早建立西医医案记录、中国最早用中文介绍西方医学知识报纸——《广州新报》(后改称《西医新报》)、中国第一位西医留学生黄宽在此任教、首开中国女子学医先河……,这一项项第一,佐证中国近代西医与西医教育发端于广州;也证明广州开放大港的地理优势,岭南文化及其广府文化的包容开放,使粤人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学习西方先进医学,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时代的先行者从这里出发,把眼光投向世界,走上寻找先进科学文化、求索医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西医院和西医学校,成了清下叶中国人在国内最早能较系统了解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地方。那时的极少数国人正是通过这种场所,了解到当时落后的中国文明与先进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差距,了解到当时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先进的思想文化。当时那些通过西医院和西医学校这种特定渠道看世界的国人中,有的后来就成为开创新时代的先进分子,如曾就读博济医校的孙中山、康广仁(康有为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成为当时国人最早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启蒙的先进人物。
医学博物馆中记述了,中山大学医科教育一百四十六年来,名师大家众多,教育、科研、医疗成果丰硕,人才辈出。
在此蓦然回首,在一百四十六载沧桑风云路上,中大医科教育如粤海熏风润雨抚拂下杏林,香飘神州海外,桃李满天下。辉煌的过去,将激励后人再创无愧先辈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