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20日电(通讯员谢丽琼)5月3-4日,在第27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义诊团队赴云南阿者科开展光明行活动,把光明送达哈尼族同胞,点亮乡村振兴的“光”明未来。
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未来
5月3日天刚亮,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防盲治盲办公室主任、我国知名眼底病专家梁小玲教授率领眼科团队,从广州南站坐上动车一路奔向云南,下午在云南红河州弥勒市换乘汽车,穿山越岭抵达元阳县城南沙,晚饭后汽车翻过蜿蜒飘逸的盘山公路抵达海拔1880米的阿者科古村落。
晚上10点在煤油灯的照引下,爬过二十余分钟的石板道,梁小玲教授一行终于走进阿者科这个位于滇东南的传统深山村寨,开启了2022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阿者科光明行”,拉开了中山眼科中心在第27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的系列活动的帷幕,为世代居于此地的哈尼族同胞,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未来。
义诊队员提着煤油灯抵达阿者科村口(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眼健康帮扶,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
过去,由于闭塞的地理环境及以传统农业为生,阿者科村是元阳县典型的贫困村。2018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及其团队面向国家需求,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编制了精准扶贫项目“阿者科计划”。经过团队3年的技术帮扶,“阿者科计划”带动了全村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减贫,并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这是将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活样板。
中山眼科中心义诊团队参加了阿者科第六次旅游分红大会(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为逐步推进这个古老村落重焕生机,帮助哈尼族同胞们过上健康的幸福生活,应中山大学工会、阿者科计划的设计和实践者保继刚教授和当地元阳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在中山眼科中心党政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眼科中心迅速组建专项工作队,围绕阿者科村眼健康帮扶开展系列筹备工作。
阿者科光明行义诊团队(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让每一个人,享有高质公平的眼健康服务
阿者科村交通相对封闭,村中尚未开通公路,想要进村就要经过一条百年石道才能到达。寨子里的人生病,需要坐车到1小时外的老县城新街镇看病,极为不便。此外,留守村寨的哈尼族老人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问诊上存在语言障碍。加之村民眼健康教育及意识相对缺乏,为了给阿者科的哈尼族同胞送上全面、高质的眼健康服务,义诊团队一部分人做动车前往目的地,另一边安排人自驾两天将多台眼科精密检查设备从广州运往并抬进阿者科村。村子里活泼的孩子们当起了义诊团队与村里老人的“翻译官”,协助义诊工作开展。同时,义诊团队在眼病检查工作中,为当地县级医院眼科医生与护士开展眼病诊疗能力带教。
义诊团队的惠民利民服务获得了阿者科村民的一致好评。虽然正值插秧的农忙季节,还是有许多村民踊跃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共为接近80余名村民提供全面的眼部检查,为20人免费赠送眼镜,现场赠送了药物230支。检查中除屈光不正外,发现弱视、白内障、青光眼和眼球突出等眼病患者数名。后续,中山眼科中心将再组队到当地开展白内障手术,并协助眼球突出伴有角膜溃疡的老人到广州进一步诊治。
义诊团队布置检查点(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梁小玲教授为当地村民检查眼部情况(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廖翔医生为当地村民检查眼睛(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中心义诊团队和当地医护人员、中山大学驻村博士生与村中“翻译官”留影(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守护哈尼族人的“睛”彩世界,点亮乡村振兴的“光”明未来
乡村振兴的内涵里,拥有健康生活也是重要内容。早在1983年,中山眼科中心就成立了国内最早的专职防盲机构——防盲治盲办公室。几十年来,一代一代眼科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公益性,深入基层,远赴边疆,防盲足迹遍及我国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偏远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未来,相信,在当地政府和村民以及中山大学专家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阿者科村播下的振兴种子,一定会结出幸福的甜蜜果实。
阿者科光明行现场图片(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文稿终审:中山眼科中心 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