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暨落实《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座谈研讨会

稿件来源:科学研究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5-28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28日电(通讯员侯越)5月24日下午,中山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暨落实《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座谈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岭南堂召开。来自全校文科院系的相关负责人及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代表在会上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围绕《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展开了热烈而务实的研讨,为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李善民副校长、王帆校长助理出席会议。会议由科学研究院程晓院长主持。发展规划办公室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科学研究院文科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李善民副校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总体内容,传达了广东省委宣传部专题视频培训会精神。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校首先要牢牢抓住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个“牛鼻子”,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使命;其次要充分把握“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导向,找准学科建设的发力点,找准学科交叉的结合点,把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李善民副校长传达省委宣传部专题视频培训会精神(来源:科学研究院)

发展规划办公室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练军想处长传达了学校党委常委会关于促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内涵式发展的会议精神。他表示,《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对“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总体性规划,是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抓手。哲学社会科学各相关院系要结合学科发展现状和《规划》要求广泛开展研讨、凝聚共识,提前布局一批优势特色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共同编制好《中山大学关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内涵式发展实施方案》,把学校党委常委会要求落到实处。

校长助理、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社科学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人文学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历史学系主任谢湜教授,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法学院院长张亮教授,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余成普教授,哲学系(珠海)主任陈建洪教授,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袁旭阳副院长等12位与会专家代表分别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作了专题发言。专家们表示,学科体系建设要从战略布局统筹谋划,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术体系建设应遵循以重大学术问题为导向和以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为价值取向的规律,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智库、基地等科研机构平台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找准方向、凝聚共识、共享资源,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研究、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研究领域,利用区位优势,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话语体系建设要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宣传、外译,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有力的思想和智力支持。


座谈研讨会现场(来源:科学研究院)

自由研讨环节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学科传承、学术出版、科研育人、学科交叉融合、教研融合等多方面话题开展互动交流,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应当关注和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等方面达成一致共识。

李善民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落地,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指导意见。他对规划的具体落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继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协同各学科的力量,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实落细。二是要认真思考、找准方向、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汇聚学科资源、凝聚发展共识,不断加强学科间的碰撞交流和资源互通。三是要以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目标和抓手,探索创新适合哲学社科发展组织方式、体制机制,同心共力产出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成果,把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文稿终审:科学研究院 程晓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