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陈洋波教授团队圆满完成国务院“7.20”调查组委托任务受到好评

稿件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6-11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6月11电(通讯员谷雨、周峰)近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收到来自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对于陈洋波教授及其团队为完成委托任务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


时间回到2021年7月,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天气,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9月2日晚调查组来函委托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开展“荥阳市王宗店村崔庙村洪水过程”调查工作,陈洋波教授迅速组织起包括刘凯副教授等12名师生在内的工作组,及时赶赴现场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克服了由于疫情阻滞和高温天气带来的诸多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为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此次国务院调查组发来的感谢信,正是对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陈洋波教授及参与调查的师生表达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闻令而动,勇挑重担

接到国务院调查组来函后,学院领导当即通知陈洋波教授负责此项任务。陈洋波教授9月4日给本科生上完课后,当晚紧急赶往郑州,到达后直接赶往现场接受国务院调查组任务,并开展现场勘查工作,然后又马不停蹄赶回学校组建工作组。9月10日学院召开协调会,岳辉书记、薛德升院长面向学院教师开展工作动员。刘凯老师、杜国明老师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研究生谷雨、朱彦峥、孙怀张、周峰等人主动请缨,希望用自己所学专长服务国家任务。大家纷纷表示,要勇于担当,不畏艰难,争取圆满完成任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召开工作动员会   右:陈洋波教授团队部分师生在勘查现场工作合影

(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精准发力,天-空-地立体勘测

获取准确的灾前、灾中及灾后信息,是灾害调查工作的第一步。工作组充分发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专业及设备条件优势,综合运用高清卫星、无人机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实现了对灾情的天-空-地立体化精确测量,准确还原了灾区灾前地形,准确测量出灾后地形及灾情信息,为后续构建洪水过程模拟模型,分析洪水灾害形成原因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左:工作组在灾后现场开展无人机灾情精准测量   右:作组在灾后现场开展全站仪洪痕精确测量

(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深入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此次洪水灾害极为严重,部分地区还发生滑坡,致使灾区道路被完全被冲毁。铺设的水泥路面已被冲得七零八落,剩下的只是部分未被冲走的路面碎片、堆积的滑坡泥土或裸露的地面,车辆无法通行。灾区房屋多被洪水冲垮,残留的房屋墙壁随时有倒塌的危险。陈洋波教授带领工作组克服灾区交通不便和现场恶劣环境的影响,步行深入灾区,探查灾害情况,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了获取第一手洪水过程资料,他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走得比工作组里的年轻人还快,带领工作组深入灾区和灾民中开展访谈,大量深入和细致的访谈工作,为定量模拟洪水过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左:查勘现场,陈洋波教授带领团队走在最前面  右:现场访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敢于担当,研究生成为团队生力军

尽管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重大调研任务,而且灾后现场状况也是险象环生,可团队里的研究生们有如“初生牛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敢地挑起重担,成为了本次调查的生力军。在陈洋波教授指导下,朱彦峥同学在现场仔细调查洪水发生的详细状况,周峰同学在现场构建并核对流溪河模型结构,晚上返回营地后模拟灾区洪水过程。在刘凯副教授的指导下,刘智泉同学操作无人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测量灾区地形,谷雨同学在雨中操作全站仪测量洪痕高程;在杜国明副教授的指导下,孙怀张同学深入灾区测量特殊区域的滞洪水量及特征线,并绘制相关图线。在钟鸣副教授和黄英博士后的指导下,黄鑫同学深入水毁工程现场探查工程损毁情况及原因,许世超同学在洪灾现场勾画及测量洪水淹没范围及深度。

左:工作组深入灾后现场测量河道地形   右:工作组结合调研数据开展洪水过程模拟

(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自主研发科研利器,助力交出满意答卷

通过定量研究还原洪水过程,是本次调查任务的最终目标,也是本次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组采用由陈洋波教授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洪水预报模型-流溪河模型,开展王宗店村、崔庙村洪水过程模拟。流溪河模型是新一代的流域水文模型,在遥感大数据支撑下,可精细化刻画流域洪水过程的物理机制,在机器学习算法支持下,实现了对洪水过程的智慧化模拟,已在国内外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及水库洪水预报中得到成功应用,在洪水预报精度方面表现了较强的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了这一科研利器助力,工作组夜以继日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他们认真构建流溪河模型,利用团队自主建设的基于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流溪河模型云计算与服务平台,根据现场调查获取的信息反复进行模型调试和参数优选,准确复原了王宗店村、崔庙村洪水过程。模拟结果经专家组反复论证通过后,最终被调查组采用,从而圆满完成了国务院调查组的委托任务并受到高度评价。

流溪河模型徽标(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流溪河模型云计算与服务平台(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此次调查组不负重托,圆满完成调查任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山大学地理人的责任与担当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正如陈洋波教授在采访结束时谈到的,作为地理学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坚持“知行合一”,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以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面向未来,我们应时刻心系党和人民,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做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人民学者”。

文稿终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岳辉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