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四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稿件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8-27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8月27日电(通讯员刘建忠)8月19-22日,以“合成工业微生物与合成医学微生物”为主题的第四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本次大会是国内微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盛会,旨在充分促进领域内外同行学术交流、传播科学知识以及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工作等,并专门设立“青年论坛”给博士后、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青年学者成长与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吴清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中国微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覃重军教授、李越中教授,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朱红惠教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二级调研员张相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黄军就教授,以及来自1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近400位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本次大会设立合成工业微生物和合成医学微生物两大分论坛。除了赵国屏、邓子新和吴清平3位院士亲临会场作报告之外,还有包括德国工程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在内的30多位专家到会并作报告。报告人克服疫情影响,通过线下、线上和录播等多种形式给大家呈现了46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同时还有18位优秀的博士后、研究生在青年论坛上展现了他们的风采,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青年论坛“优秀报告奖”颁奖现场(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吴清平院士以“中国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大数据库构建及创新应用”为题,作大会开幕式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工业制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生物菌种、菌种基因和微生物大数据是全球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战场。

正如邓子新院士在大会闭幕报告中展示的那样,整个生命健康大领域的每一个里程碑的突破中背后都少不了微生物的身影,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和高通量高精度的DNA测序等,无疑给微生物相关研究插上了新的翅膀。微生物将会继续在合成生物学创新领域中扮演关键角色,“格物致知,格物致用”,推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大发展。

赵国屏院士在大会闭幕式上作了“生物合成的监管”的报告。他指出,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离不开科学的监管。无论因疏于监管造成安全/安保问题,还是因监管不合理造成利用不顺畅,都会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人为障碍。

与会者围绕微生物、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细胞工厂、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领域展开热烈研讨与交流,分享了学术前沿动态以及创新思路,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本次盛会为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加强了学术交流、技术合作,推动了相关领域迈向新台阶的进程。

据悉,本次会议是“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七十周年庆祝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院30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山大学-态创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及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白林泉教授和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建忠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与会人员合影(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文稿终审:生科学学院 张斯虹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