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1月11日电(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何真)1月6日上午,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炎性肠病杂志》、Gastroenterology Report共同协办的第五届粤港澳肠道微生态论坛暨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学术年会、粤港澳高校联盟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在广州开幕。该论坛是粤港澳肠道微生态学术联盟的学术盛会。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国营教授分别致欢迎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教授致开幕辞。他们表示目前已成功举办过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该会议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肠道微生态研究学术研讨会之一。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年头,在新年伊始能够线下召开第五届会议,实属不易。他们期待参会的专家秉承“求真、创新、未来”的大会宗旨,继续分享在肠道微生态基础研究、临床进展及科学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共同推动人类健康进步发展。开幕式由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郅敏主任医师主持。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致欢迎辞
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李国营教授致欢迎辞
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教授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国内外肠道微生态领域的19位专家和中青年才俊,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和各自研究方向作报告,向线上、线下的研究人员和观众呈现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分享科研经验。
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友明教授以“大肠杆菌Nissle 1917应用于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为题作主题报告,向参会人员展示了益生菌对预防和修复肠道疾病的重要作用,并对功能益生菌的挖掘和应用进行展望。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君教授作“IMPACT OF GUT NON-BACTERIA MICROBIOME IN COLORECTAL CANCER”的报告,介绍了非细菌类包括病毒、真菌、弧菌等微生物组对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瑞馥教授为大家带来“益生菌前沿与应用”的报告,着重描绘益生菌制剂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应用蓝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钟捷主任医师以5-ASA在临床具体应用及其疗效提高为主题,与参会者分享“生物制剂时代5-ASA在UC中的优化治疗”。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癌症项目中心主任Christian Jobin 从肠道微生物组出发,就癌症致病过程和机理,作了“Cancer Therapeutics:From bacteria to small molecules”的主题报告,介绍了细菌来源的活性小分子对癌症治疗的最新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刘双江教授则聚焦于菌株资源,介绍了“肠道微生物菌株资源库2.0: 设计与进展”,认为肠道菌株资源库是未来我国实现重大疾病治疗突破的关键,并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关于人肠道菌株资源库2.0的构建规划。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Emad M El-Omar教授题为“A latest update on gut microbiome research”的专题报告,令与会人员再一次近距离了解国际微生态领域的研究动向。
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沙卫红主任医师作了题为“全面达成治疗目标升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策略”的报告,为临床医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宝贵经验。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王新颖主任医师在“精准菌群移植在中重度难治性UC患者中的应用”的报告中,呈现了特定菌群的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又一佐证,为该疗法带来进一步的社会推广造就条件。
当天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何真副主任医师作了“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在该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及相关成果。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马迎飞教授以“肠道噬菌体的挖掘和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的噬菌体疾病治疗机理和应用前景,为临床疾病治疗带来新思路。
香港城市大学李俊教授作了“饮食干预中的菌群关联分析”的精彩报告,论述了饮食干预对菌群重塑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澳门大学陈新教授作了题为“TNFR2 as an emerging targe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recent evidence”的报告,带来一系列靶定TNFR2受体的免疫疗法的临床和动物实验数据,引起现场参会者的热烈讨论。
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智教授以口腔菌群为研究对象,带来“口腔黏膜免疫稳态失衡机制与重塑策略”的报告,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骏主任医师以“累积疗效,长期获益——乌司奴单抗疗效特点再认知”为题,展示了乌司奴单抗使用条件及其出人意表的用药效果。
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的“人体微生态:从因果到人群”大会报告,从人群微生物菌群分布规律出发,介绍了不同地域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为进一步根据不同人群菌群特征进行精准疾病治疗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创始人蓝灿辉先生带来“微生态制剂研究和应用最新前沿进展”,讲述了各类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疗效,点明了新式微生物制剂挖掘潜能。
澳门科技大学李婷副教授作了“先天免疫在肠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干预”的专题报告,分享了其团队在该领域的科研创新。
香港城市大学刘智刚教授以“Effective prevention strategy to protec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engineered probiotics”为题,分享了采用先进基因编辑手段,为定向改造益生菌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策略。
会议合影留念
最后,郅敏主任医师和兰平副校长先后总结发言,对线上线下参会的领导、专家及各位同行表示感谢,并期待大家能利用粤港澳肠道微生态学术联盟的平台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微生态领域的发展。
文稿终审:附属第六医院 李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