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大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3-03-07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3月7日电(记者沈麟、邱清萌)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师生积极关注两会动态,结合多元学科背景,开展热烈讨论。学习两会精神,畅谈美好未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百年中大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许可慰,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台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我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的一员,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心情无比激动。汪洋主席所作的政协十三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全国政协在过去五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人民政协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工作,交出了一份守正创新、履职为民的优秀答卷。报告也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如何更好地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增进团结、凝聚共识、协商议政的作用提出新思路,指明新方向,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相信本次会议将广泛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及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建言献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全国政协的新委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后将继续加强学习,深入调研,认真思考,结合本职工作,从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出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医院“救死扶伤”的精神出发,为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把基层的声音、群众的智慧带到政协会场。

邰忠智,无党派人士,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副校长:

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2023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谈及教育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山大学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重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朝着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目标,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奋力书写百年中大新篇章!

夏俐,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山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在当前复杂多变和充满挑战的国内外形势下,两会的召开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对当下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的领航,充分彰显着中国智慧。相信本次两会一定能够给全国人民带去信心与力量,并指明前进的方向和行动的路线,我们尤其盼望看到与会代表们能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好建议,快速打造国内经济大循环,缓解国际大环境造成的出口难题,提高资金资源的投放效率;在社会治理方面给出有效方法,破解我国的人口结构难题,推进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弘扬真善美的和谐社会。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共同努力,在当前这个关键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

吕树申,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山大学第一基层委员会主委,中山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观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的直播,我内心澎湃、思绪飞扬。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感到欢欣鼓舞,更对未来的发展宏伟蓝图倍感振奋、充满信心! 报告中关于“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相关内容让我感触至深,掌握了现代科学的国家,才有系统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才有底气发展,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取得主动。作为知识分子,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创新科研理念与模式,努力在无人区开展科学发现工作,形成源头创新成果。进一步培养、挖掘优秀人才,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匡铭,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中山医学院院长、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共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引领未来的第一资源。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人才培养的责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扎实推动医学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通专融合为路径,全面提升医学生自主培养质量。

学校医学部去年底已经正式成立,我们将不负重托,统筹协调医科各学院和医院的医学教育工作,利用好学校优良的医学教育条件、先进的医学设备和重大科研平台,结合“新医科”的要求,努力走出有中大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子。在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征程中,我将团结全院教职工,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根本追求,努力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做好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学校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卢宇彤,中共党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处长,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我国超级计算机近年来取得的创新成果,并强调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为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更加深感肩负的责任。我们将不断突破超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解决挑战性问题,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完善国产超算应用生态,更好地满足前沿科学与工程研究、经济产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积极服务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孔庆夫,中共党员,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进入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立足于自身岗位职责,结合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目标,按照两会报告中所提出的“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等方面的决策部署,把个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融入到学校发展、国家需要和新时代的伟大使命之中,进一步强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姚俊杰,中共党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回顾抗击新冠疫情的全过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防控奇迹,激励我们在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全国两会在京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丰硕科技创新成果,更是让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努力践行医学生誓言,矢志做好医学科研的“螺丝钉”,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袁子芙,群众,中国香港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即使在这样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中,我国仍然能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让人倍感振奋。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让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迈入了第五个年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郑坚仪,中共党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

2023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振奋人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均达到80%以上,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卓有成效,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2023年,我国将“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更体现出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决心。作为环境专业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把握主线、顺势而为,在环境领域中发挥专业特长,以实干践行责任,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王宁,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作为国家发展的“压舱石”,农业生产也冲破困难,稳中求进,佳绩斐然,粮食产量突破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春意已至,万物复苏,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定将为我国的飞速发展积蓄力量!作为农科学子,我们也将乘风而行,以中流击水的干劲,扎实基础,扎根农田,为实现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振兴行动奋楫前行,勇攀高峰。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黄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