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嘉斌)过去5年,是附属第五医院飞速发展的5年。5年来,全院上下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矢志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医教研管产等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入选广东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服务能级量级和发展规模均实现了“倍增”。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攀升,医疗服务能力稳居区域首位,救治疑难危重病患的能力显著提升;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以大科研平台为支撑,产生了大批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建设规模由15万平方米激增至4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达到2864张,“十四五”时期,将达到4000张床位,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属第五医院是“花园式”的医院。
坚持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硕果累累。附属第五医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先进文化引导人、鼓舞人、凝聚人,推崇“以善为本、生命至上、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引导广大职工在服务社会、服务老百姓中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院积极主动承担国家、省市和大学等各级医疗帮扶任务,近5年来,派出120余名帮扶干部到新疆、西藏、云南等12个省市地区开展医疗帮扶工作。
2020年11月24日,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单鸿教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医院获教育部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广东卫生健康系统唯一入选单位)、全省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单位,感染病防治中心教职工党支部荣获高校“双带头人”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同时涌现出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大批优秀集体和个人。
2022年9月7日,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病防治中心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揭牌。
2022年6月,附属第五医院到贵州省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义诊。
为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大智慧”和“珠海经验”。作为广东省新冠疫情的定点救治医院,我们承担了地区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高风险地区患者的救治工作,多次派出医护人员驰援香港、澳门、武汉、上海、新疆、内蒙、广州、东莞等地抗疫。
2022年3月14日,附属第五医院国家援港医疗队队员出征。
医院率先系统性描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提出了一整套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影像学诊断标准;首先确定了新冠病毒肺外感染的证据,为揭示病毒感染多器官和存在多种传播途径奠定理论基础;牵头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了磷酸氯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率先设立了过渡病房。多项临床救治和管理模式被写入国家方案,多个原创性研究成果刊发在主流国际期刊上,为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大智慧”和“珠海经验”。
2021年8月,附属第五医院核酸采样队紧急驰援澳门核酸采样工作。
研究成果“最先报告新冠肺炎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入选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的“珠海实践”》荣获珠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科技部特致“感谢信”,充分肯定医院在新冠肺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
国家防控政策调整后,医院扎实做好“保健康、防重症”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收治,通过建立医疗小组、新冠巡诊小组和专家组三级管理模式,强化急诊、ICU人员配置,成立应急内科等举措,不断提升医疗资源保障和重症救治能力建设,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院以前沿技术、先进技术、大平台为支撑的临床专科达到65个。介入、肿瘤、感染、器官移植、心脑血管、呼吸与胸外、神经内外科、消化系内外科、肾内泌尿等多个学科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2021年11月24日,附属第五医院外科主任兼胸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完成澳门首例“单孔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自2019年获批肝肺肾器官移植资质以来,医院每年完成百余例肝肺肾移植手术。人工心脏植入术、达芬奇机器人平台支撑下的精准微创外科手术、TOMO平台支撑下的高精准肿瘤放疗技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等引领性、标志性技术快速发展,同时,常态化开展心脑血管、肿瘤等高难度介入手术,年介入手术量超过5000台。医院还与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海上、空中救治绿色通道,区域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设深入推进。
附属第五医院联手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紧急救治一海上外伤渔民。
医院是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医疗合作单位、驻澳部队共建合作单位、国际医疗救援定点单位,外国使领馆指定的珠海救治单位。针对跨境危急重症患者的绿色通关方法,医院制定了完备的转诊管理制度,为危急重症患者打通了绿色生命线,同时为区域传染病或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救治提供了坚实保障。连续三年来,港澳居民来我院就诊的人次都保持了超过40%的增长率。
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攀升。医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注重通过促进跨学科的教育与研究,努力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人才,致力于培养具备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和创造力,能够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构建了完备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附属第五医院2022届研究生毕业合影。
目前,医院的在读研究生超过了500人,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有23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对应41个业务轮转科室,规培生近600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主编的全国首套全科教材(5册)已经出版。承担中山大学医学院20余门理论课和珠海校区10门通识课教学任务。
附属第五医院邵晶晶老师(左二)获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特等奖。
同时,医院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其中,与澳门大学实行共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每年承担中山大学医学院澳门籍本科生培养工作,并接收澳门医科毕业生到医院进行住院医师培训,为澳门学子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内地行医权以及在大湾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分子影像中心、中山大学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生物样本库珠海示范库、感染与免疫学研究中心等大科研平台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明显,催生了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30多个专业能开展I-IV期药物临床试验,合作企业200余家。
2018年10月26日,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单鸿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在珠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十四五”期间将建成集临床研究型诊疗平台、产业导向型科技平台、数据密集型支撑平台为一体的珠澳转化医学中心及珠澳转化医学研究院。项目建成之后,将显著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肿瘤、传染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和介入治疗、器官移植等前沿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文稿终审:附属第五医院 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