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3月24日电(通讯员胡罡)3月19日,第四届乡村振兴与现代农服产业峰会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服务产业促进分会成立大会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举行。会议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中山大学农学院与丰农控股集团联合承办,100多位国内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现代农业服务未来,共商农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会议现场
会上,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丰农控股董事长闫子铜、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分别代表主办方、承办方致辞。陈生斗和闫子铜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现代农服内容不断扩展、规模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升,农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指出,中山大学始终厚植家国情怀,围绕“国之大者”,不断推进高水平办学。我校农学院自复办以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推进现代农业服务。本次峰会将进一步挖掘优势模式,探索创新理念,促进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为农服行业奠定理论基础。
技术创新成主旋律,院士专家谈农服未来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在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助力建设农业强国》主题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增强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近年来各地设立的科技小院不仅聚集农业人才,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兰玉彬作了题为《让数字农业迈向“田间不见农人影,唯有农机兀自忙”》的报告。他全面介绍了以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为基础,融合农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高新技术,建设可复制、易推广模式的生态无人农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农民日报社原社长唐园结在《以社会化服务助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主旨演讲中指出,数亿农民、“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要走出一条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说,要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站位,建立紧密结合的服务机制,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规模,让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红利。
夯实农业数字化基础,智能农服成新趋势
丰农控股旗下大丰收农服平台CEO周单在演讲中指出,数智化是未来农服的必然趋势,我们必然会面临“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解决这两大问题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解决作物健康管理和经验化诊断只是农服的基础层,实现数据多元收集,全程数智托管,智能AI决策才是未来农业趋势。
金丰公社联合创始人张祥讲述了公司模式,金丰公社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农资套餐,金融保险,全程托管,农产品销售为核心,打造“总社-县社-驻村小社长”三级统分服务体系,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助推数智化农服发展。
聚焦农业人才培养,共话院企合作模式
为充分发挥教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本次峰会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人才教育邀请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谭金芳、天天学农CEO赵广发言。
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谭金芳指出,中大农学院在早期办学时被誉为中国早期农业高等教育学家和科学家摇篮,复办后形成新农科教育体系框架,积极参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站、科技小院、春耕暨支农服务、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培养兴农强国英才。未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趋势是Ai农服化、互联网化、商品化、绿色化、外卖化。
天天学农CEO赵广认为建设农业强国必然要壮大农业人才队伍,天天学农肩负使命,积极参与政府、央企、院校等各类人才培训工作任务,为乡村振兴培养后备人才。希望能与农业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努力实现“产学双赢”,为农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
在丰农控股总农艺师王兴林的主持下,谭金芳、赵广与丰农控股首席人才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钱永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推广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宝东,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等专家开展圆桌交流,对农业职业教育、职业人才培育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适应农服发展现状,农服分会正式成立
在近百家涉农企事业单位代表见证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秘书长张互助宣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服务产业促进分会成立。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农业服务产业促进分会理事会及领导机构,丰农控股集团当选首届会长单位,中山大学农学院等三家单位当选副会长单位。
本次峰会的成功举办,集聚了政府、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智慧,启迪了行业发展思路,也拓展了我校农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在农业服务领域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农学院开展农业服务的方向,为农学院推进学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与会嘉宾合影
文稿终审:农学院 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