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一行到我校开展调研

稿件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处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3-30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3月30日电(通讯员陈诗诗、孙振朔)3月27日上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以下简称“语信司”)一行到我校调研“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古文字工程”)建设情况并座谈。语信司司长田立新、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湜出席座谈会。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张伟主持会议。


谢湜对语信司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语信司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与细致指导中山大学的语言文字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古文字研究的重镇,近年来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成效显著,推出了不少重量级的研究成果。一是古文字研究团队老中青三代学人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战国文字研究大型集释类工具书《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深得学界认可。二是近年立足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着力推进古文字数字化相关工作,重点搭建战国文字数据中心与研究平台,为相关学科提供坚实可靠、高效便捷的资料获取途径。三是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培养的许多优秀古文字学人才已成为各高校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他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以专家团队的科研成果为基石,充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发挥好古文字工程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古文字数字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谢湜副校长致辞

会上,古文字工程平台负责人、中国语言文学系陈伟武教授汇报了中山大学在参与古文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同时对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近年来的人才储备与招生情况、科研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陈伟武教授表示,今后将更加重视对古文字工程的成果普及与应用工作,进一步扩大古文字工程影响力。同时,平台将继续加强学生培养及学科体系建设工作,为古文字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他还表示,未来要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对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需求,整合大湾区汉字与文明研究力量,打造国家智库型语言文字研究平台。

陈伟武教授作专题汇报

随后,与会人员就工程基础建设与力量整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科研与创新转化应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田立新指出,中山大学近年来对古文字工程等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给予了极大支持,学校在该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陈伟武教授牵头的“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范常喜教授引领的工程建设数字化赋能等都是对中大该领域研究实力的彰显。她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殷墟遗址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古文字工程。一是要坚持协同创新的理念,做好内外协同、力量整合,加快推动古文字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二是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下,工程应当借势借力,结合中大特色,整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充分运用区位优势,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成果社会化服务应用,注重对成果的宣传推广,通过合理有效宣传形成品牌效应,打造良好学科生态,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四是学校职能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为古文字工程建设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田立新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在当下这个古文字研究的春天,在特定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使“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在全国古文字研究工程中发挥好中大特色,贡献中大力量。

田立新司长讲话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处、中国语言文学系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调研座谈会。

合影留念

文稿终审:人文社会科学处 张伟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