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3月31日电(通讯员陈保瑜)近日,第七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和创新试验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发布,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美丽乡村 共同缔造——从南粤云吟到滇西红塘,跨越2000公里的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案例从70所直属高校申报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奖案例之一。这是我校继2019年旅游学院《阿者科计划》、2021年孙逸仙纪念医院《在“生命禁区”守护人民生命》入选之后,再次获此殊荣。
“美丽乡村 共同缔造”,是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李郇教授团队以“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从解决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核心目的是为了调动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广东云吟村和云南红塘村虽相隔两千公里,但两个村庄均面临着人口外流、人居环境脏乱、缺少公共空间等共性问题。李郇教授团队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聚焦乡村资源禀赋,以村民为主体,通过师生村民共同参与,着力提升村内人居环境,唤起了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改造后的红塘村小菜园
14年来,通过在广东、福建、辽宁、青海、湖北和云南等地的50多个城乡社区的实践,“美丽乡村 共同缔造”模式为城乡社区和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村(社)貌改观、潜移默化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的幸福感,为基层治理、乡村建设和生态振兴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箱,被写入多个中央级文件面向全社会推广。
实践证明,“美丽乡村 共同缔造”,不仅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建设范式,更是一种双向促进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正如团队成员、博士生龙晔所言:“作为学生,共同参与村庄的建设,跟村民学习了如何砌砖、就地取材垒墙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建设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国情社情农情,激发了乡村有我、请党放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从2016年开始评选,至今已经是第七届,教育部对入选案例进行宣传推广、经验交流和经费支持,支持项目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为全面推进定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贡献高校力量。
文稿终审:校工会 许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