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13日电(记者邱清萌) 4月11日,以“数字变革、更AI教学”为主题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十周年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由华南理工大学与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智慧树网承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北京大学原校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荣誉理事长林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以及喀什大学、塔里木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领导出席会议。会上,高松校长作了主题报告。
高松校长在会上作主题报告(摄影:陈日辉)
高松校长在主题报告中强调,举办本次大会是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关键举措,目的是共同研讨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他以选择、改革、担当、期待四个关键词展开报告。
他强调,大学的主要价值就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有创造性的下一代,加快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大学的坚定选择。
他还指出,改革和创新是联盟的基因,联盟以创新跨校学分课程共享模式为开端,以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为手段,以激活教师活力和积极性为关键,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高质量的公平的课程选择权为愿景,在内容、应用和技术上不断改革,努力构建一个更开放的可持续改进的体系。
高松校长表示,十年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长期探索与创新慕课西行的新范式,推动东西部高校精准合作,为广大学生量身打造高质量的课堂,目前已有110所联盟成员高校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慕课西行2.0行动。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也专门开辟了慕课西行专栏,成效显著。
高松校长希望坚持联盟集群效应和高校个性发展相结合,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及运行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推进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在技术上开展前瞻性的探索。
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陈省平也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题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陈省平从中山大学的数字化基础讲起,介绍了中山大学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数字化的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提出教育信息化要回归教育本质,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动老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会上,多位高校领导和专家围绕课程思政、复合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虚实结合和课堂创新等专题进行深入讨论。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赵福利教授围绕“虚实结合”专题接受访谈,介绍了课程团队在虚实结合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一是面向共享,突破时空界限,充分利用国家平台建设优质课程;二是聚焦质量,注重过程,聚焦提高学生的学习行动力;三是关注实效,实现仿真-千人千题-报告跟踪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四是质量监控,学习评价中引入行为过程跟踪实证数据。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于2013年4月由重庆大学发起成立。成立以来,联盟探索践行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赋能教育”的在线教育创新之路。联盟成员也从成立之初的29所高校增加到现在的正式成员269所。2022年,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重大战略部署,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慕课西行”计划,与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多所西部高校达成合作,目前累计输送在线课程56门次,有效推进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日前,《中山大学推进“慕课西行”助力课程共享》案例还成功入选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十大创新案例,全国仅三所高校入选。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