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13日电(通讯员方晶云)4月7日至9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全国近800位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齐聚春和景明的珠江水岸,以“双碳目标愿景下水处理化学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围绕水质安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修复等关键化学问题,探讨水处理技术节能减排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全国水处理化学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和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仇荣亮教授共同担任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连鹏教授担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方晶云教授担任执行主任。
大会现场
4月8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于珠江宾馆会议中心举行。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仇荣亮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连鹏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特邀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全燮教授、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王鹏教授和广州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彬进行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中山大学欧阳钢锋教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刘鸿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应光国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霍明昕教授主持报告并为特邀报告嘉宾颁发证书。
大会设置了饮用水安全与保障技术、污水处理与资源化、行业水处理与资源化、农业与农村水环境安全、水环境治理与修复、新污染物分析与治理6个分会场以及产学研论坛、青年学者论坛、研究生论坛3个分论坛,来自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青年才俊、企业代表进行了270余场主题报告,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案例,提出了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产学研论坛聚焦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任洪强院士领衔作了题为“双碳驱动下水处理科技创新”的报告,提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青年学者论坛聚焦颠覆性水处理技术,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会议还举办了写作与投稿交流专场,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执行主编王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关小红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刚研究员和国内外多个知名期刊编辑对青年学者的学术写作和论文投稿进行了指导。
4月9日下午,大会闭幕式如期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天津大学白敏冬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韦朝海教授作了精彩报告。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栾天罡教授、南开大学祝凌燕教授主持报告并为特邀嘉宾颁发证书。随后,组委会表彰最佳墙报与研究生论坛最佳口头报告,并为获奖者颁发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冠名的获奖证书。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方晶云教授总结大会举办情况,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代表水处理化学理事会致辞并宣布下一届大会将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关小红教授对下届会议的准备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水处理化学大会作为水处理领域最负盛名的交流平台之一,薪火传承三十余载,一大批水处理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通过大会得以传播推广。未来,大会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会务工作人员合影
文稿终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甘远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