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大城市的每个社区都能看到网格员的身影。网格化管理被广泛运用于基层治理实践,基层社会逐渐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而这“小网格”如何撬动社会“大治理”?中山大学研究团队深入光明区新坡头村展开为期一年的调研,提出了“双网互嵌”网格治理模式的概念。该研究荣获省级特等奖。
自2022年1月起,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李棉管指导研究团队深入深圳市光明区新坡头村展开调研,作为光明区网格化管理示范社区,新陂头村具有丰富的网格化治理经验,团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观察访谈,走访了街道社区的诸多场所,访谈了上百位社区居民和网格员,寻找网格治理的成功密码,提出了“双网互嵌”网格治理模式的概念。
“双网互嵌”即网格与社区社会网络的双向嵌入,在该模式下,网格通过自上而下制度规制的“硬嵌入”与基于网格员与居民信任机制的“软嵌入”两种方式,实现网格化下沉并顺利嵌入该村的社会网络。另一方面,社会网络通过社会性参与机制、制度性参与渠道和数字化参与平台进行自下而上的参与,实现社会网络对网格的初步反向嵌入。
新陂头村的独特经验是增强基层活力、推动基层治理深入民生“毛细血管”的可靠思路,有利于各地政府促进补齐现有网格管理的短板和弱项,因地制宜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先进治理经验撬动基层的“大治理”。
该项研究得到了所在街道、社区的充分支持。在第十七届“挑战杯·王老吉”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该研究荣获省级特等奖。
原文链接:http://ep.ycwb.com/epaper/ywdf/html/2023-06/21/content_689_581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