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在这些大众并不陌生的病名背后,其实都与“脑”这个人体“司令部”密不可分。即将到来的7月22日是“世界脑健康日”,旨在呼吁大众关注和守护脑健康,当天将召开第一届中国脑健康大会,促进脑健康学科发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特需医疗中心医疗总监洪华介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在我国累计有大量的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很多患者到医院治疗时,往往已经“错失良机”。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中山一院获悉,该院成立全国首家脑健康管理门诊,与专科注重疾病诊疗不同,脑健康管理门诊以健康管理中心为平台,联合神经科、心理、影像科等专科,开展脑部疾病风险的早期筛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干预。通过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最大限度减少脑部疾病的发生及减缓其发展进程。
脑健康管理要从聚焦“治”到关注早期的“防”
“有一个概念叫‘心脑同治’,现在我们要将关口进一步前移,做到‘心脑联防’。心和脑血管病有相同的病理和生理基础,目前来说,心脏的干预手段较丰富,效果也较好。相较而言,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脑血管以及脑健康。”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妍说。
中山一院原神经科副主任裴中教授介绍,不少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来到医院后已经是疾病晚期,在这种情况下治疗难度很大。脑健康管理应该从聚焦“治”到关注早期的“防”。
在脑部疾病中,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比较常见,目前的筛查和预防方式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针对血管病,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早期筛查手段。”洪华建议40岁至45岁以上的人群,都应当进行心脑血管病风险筛查。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已经开设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专项套餐,包括颅脑MRA、颈部大血管彩超、眼底血管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测方式能够预测患者在未来10年患脑血管病的风险,并且能够得到很好的预防。
认知功能障碍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较为多见。裴中建议,50岁左右的人群需要做常规的脑体检,如果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的则要提早到40岁左右。此外,如果曾经有过脑外伤、脑震荡的则需要特别注意进行常规检查。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目前可通过认知自测、数字测评、无创血液检测、精准神经影像等技术做脑检查。
脑部疾病存在年轻化趋势 要关注脑的亚健康状态
“现在不只是年轻人,甚至是儿童也存在精神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不一定会带来器质性病变,但实际上在脑内已经存在一些结构上的改变。”洪华强调,生活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可能造成脑损伤。头晕头痛、精神难集中、容易疲劳、记忆力下降、丢三落四等是脑亚健康状态的体现,需要提高警惕。
就常见的头痛而言,其原因非常复杂,究竟什么情况可能需要就医?洪华提醒,如果反复头痛,并且伴随着一些器质性表现,比如视物模糊、视物重影,或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就意味着需要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睡眠现在被认为是健康的五大基石之一,睡眠问题困扰着很多人。”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亚东指出,脑健康管理中睡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长期存在睡眠困扰,则需要去医院进行睡眠监测,找专业医生干预和调节睡眠。
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2043146#/detail/2043146?site4&columnID=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