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健康报】徐瑞华:以需求为导向 持续创新驱动发展

稿件来源:健康报 2023-08-07 第6版 作者:徐瑞华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8-14 阅读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前身是华南肿瘤医院与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四家肿瘤专科医院之一。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一直镌刻在一代代员工的心中,“征服癌症,造福人类”是我们的使命,引领中心稳步向前发展。

过去十年,“同心、幸福、奋斗”的文化和创新笃学的精神薪火相传,激励我们为攻克癌症不断前行。“十四五”以来,中心树立了迈入世界顶尖肿瘤中心的奋斗目标,“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是我们的座右铭。

患者需求就是发展方向

中心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近年来,中心在制度管理方面持续创新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现代医院治理体系,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与精益化,运营效率、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是中心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中心不断完善肿瘤单病种诊疗管理体系,通过打造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平台,实行单病种MDT(多学科诊疗)首席专家负责制、主诊教授负责制,建立纵横结合、四专三定(专家、专病、专治、专研,定时、定点、定人)的网格化单病种诊疗管理体系与多学科诊疗模式,分别在外科系统、内科系统、放疗系统形成单病种专科布局;整合临床医疗资源,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选择最佳治疗手段,形成专科合力,为患者提供最优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不断创新诊疗技术的同时,中心还积极扩大服务体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中心通过推进国内首家肿瘤专科医院“云诊室”服务、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等信息化举措,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力求“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的智慧管理理念深入医院管理的每一个角落。过去十年,中心年门急诊量从 56 万人次增长至 153 万人次,年住院量从5.2 万人次增长至 18 万人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心持续拓展和完善院区专科空间布局,黄埔院区落成,天河院区立项,“同质化服务,延伸式管理、差异化发展”的发展理念持续落实落细。

广东省癌症中心在中心挂牌落地,中心牵头组建的泛中南地区肿瘤专科联盟规模不断扩大,中心作为输出医院与甘肃省政府、甘肃省肿瘤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向着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阔步前行。

围绕临床需求培育领军人才

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中心还肩负着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在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下,中心为各类人才创造合适的成长平台,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环境氛围。近年来,中心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了“三层八级”的全周期、立体式的人才发展体系和个体化培养方案,包括针对大团队的人才支持计划,以及针对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与博士后人员的人才提升计划与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中心的金字塔形人才队伍已初具雏形,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9位,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引才聚才,确保青年人才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在积极扩大人才蓄水池的同时,中心还特别重视改革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分类人才评价体系,设立涵盖医疗工作能力、医疗创新、教学贡献、科研成果、创新转化、代表性成果在内的六个评价维度,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引导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鼓励医生更多地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努力成为一名临床医学科学家。为此,中心推出“志光计划”,旨在选拔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深远发展潜能的杰出青年医师,鼓励他们以重大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系统性和个体化培养,成长为引领未来肿瘤医学发展的代表人物。中心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积极做好人才传帮带,继续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协同研究,以实现无缝衔接的梯队式培育,让青年人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瞄准临床问题确定科研方向

解决好临床实际问题,是做科研、做学问的出发点。为此,中心建立临床研究全链条服务及监管体系、完善临床研究支撑体系与信息系统开发、建立完善的肿瘤新药的筛选和验证平台、建立临床研究的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多举措完善临床研究激励体系等等。这份对临床研究的执着与追求,让医院形成了浓郁的临床医学研究氛围,不断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和方法,不懈探索,努力攻克重大和疑难复杂疾病。

在刚过去的十年,中心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学科研究平台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与社会需求,承担大量的前沿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12年以来,中心注册类临床试验项目共立项1303个,非注册类临床研究项目共立项2344个;支持国家60%的抗癌新药上市,临床研究数量位居国内肿瘤专科医院前列。此外,中心研究团队开发的鼻咽癌筛查方法、免疫治疗增效益生菌制备技术等相关成果与企业达成专利许可合作,加速推动相关研究成果落地。

中心多个肿瘤病种五年生存率达国际领先水平,开创了鼻咽癌“放疗前GP双药化疗”新模式;首创食管癌“紫杉醇+PD-1 抗体免疫”方案;首创大肠癌维持治疗方案和亚洲方案;开创早期三阴乳腺癌维持治疗的崭新模式……中心有70余项来自临床一线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用,科技影响力稳居国内肿瘤专科医院前列;在世界医疗机构自然指数排行榜上位列全球癌症中心第四位。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癌症通讯》影响因子从首获2.155提升至16.2,在亚洲综合肿瘤学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

回首过去十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追求卓越,不断探索发展之路,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解决临床问题;以精细化管理,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展望未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将继续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在构建三院区协同发展新格局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探索建设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现代医院样板。

原标题:以需求为导向 持续创新驱动发展

原文链接: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5001532/5.html?t=169197731564605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