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也是行医路。从年纪轻轻的小医生,走到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这条连接医生们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的上班路,无言地见证着一代代医生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身影。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一年365天,无惧风雨,医生准时出现在诊室、手术室、病房、办公室。走路、踩单车、公交车、地铁、自驾、医院班车,甚至是飞机,为了上班不迟到,医生也很拼!
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联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推出短片《上班》,聚焦医生们的上班路。上班路也是从医路,连接着无数医生职业生涯的起点与终点,它更是人生之路,日复一日地走好这条路,并不容易。
医院附近五号线区庄站第16号屏蔽门距离出站扶梯最近,抵达医院的最后一个绿灯会持续25秒,通往中肿黄埔院区的班车早晨7:15发车,从广东到中肿甘肃医院上班要经过5个省份......对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医生们来说,这些和上班有关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从最初的越秀院区,到通勤时间一个小时起的黄埔院区,再到“最远上班路”的中肿甘肃医院,从白天交班到午夜紧急抢救,有人结束一天的值班,一早奔赴多学科会诊;有人逆行上班,在所有人下班后才能开始工作……中肿人的上班路越来越远,医疗工作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77岁的胸外科专家“牛叔”戎铁华一直步行上班。出家门,走过人行过街天桥,转到医院一号楼工作人员入口,从家到医院,最快只要528秒。年轻时他还可以更快地抵达医院:遇到病人因大血管破裂出血需要抢救,百米冲刺去上班也是常事。
“虽然各行各业上班都不能迟到,但我们医生更不能迟到。因为在诊室遇到的病人,要走到医生面前,可能走了不知道多远的路,提前等候了不知道多久的时间。我经常在想,如果还可以再快一秒,再快一秒,有些病号会不会又多一秒的希望。”
戎铁华说,虽然他今年已经77岁了,跑得没有以前快了,“但只要还能跑得动,我会用最快的速度奔赴医院,抢救病人。”
对医生们来说,守护生命,从不迟到!万里奔赴,只为与患者相约。
更多报道:
【广州日报】广州日报联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推出短片《上班》守护生命 从不迟到
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3-08/21/content_870_834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