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漫长的暑假和短期的台风极端天气影响后,广州这座拥有五十余家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手术量达数十万台的超大型城市也开始面临临床供血方面的压力。关键时候,这个城市无偿献血率最高的群体——医护群体再一次站了出来,捋起袖子200、300、400毫升地捐献着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
19日上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今年第二次动员全院医务人员开展无偿献血工作,662名医护、医工捐献了15万毫升血液。
开源、节流并行 手术量增加了临床用血没增加
中山一院今年第二次无偿献血活动受到了积极热烈的回应,报名推文发出仅短短4小时便有600余名医务工作者们踊跃报名。报名者中献血次数超过5次的达296人,超过献血10次达80人。“献血老将”们坚持十年如一日地用爱发电,每次活动必有他们的身影,奉献的爱心从未缺席。据统计,献血职工共有 662名,献血总量达15万毫升,稳健输出“加油”。
除了组织广大医护人员踊跃献血,为无偿献血“开源”,中山一院也在通过自血存储、自体血回输和手术微创化减少术中出血等技术革新来进行“节流”。医院输血科主任周振海告诉南都记者,受传统的献血淡季影响,每年的一、三季度往往是广州临床用血偏紧张的时段。
“推进新技术应用是节约用血的一大关键环节。”周振海表示,在中山一院,对于可以预见的需要输血的病患,输血科和临床科室会联合协调、组织,提前为患者进行自血存储工作,用患者提前存储的血液在术中回输到患者体内,减少用血的同时也减少了异体输血带来的相关风险。同时,术中自体血会输技术的大量应用,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密化技术应用也大大降低了血液的使用量。“也就是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中山一院确保了暑期择期手术高峰的临床用血保障和手术正常进行。在手术量增幅较大的情况下,临床用血量相比2019年同期没有增长。”
无偿献血28年 用技术和可再生血液服务病患
据悉,中山一院无偿献血连续28年,默默发挥着广州市无偿献血促进单位的示范作用,持续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医务人员怀揣着关爱生命的拳拳之心,助力一“臂”又一“臂”。
临床用血再紧张,当遇到急危重症、大型抢救需要时,中山一院都会通过多方协调来确保抢救用血。对于动辄需要十个甚至数十个单位血制品以上的紧急抢救,医院产科副主任陈海天主任医师有着很直观的体会。
“对于一些大出血产妇,抢救动辄用到三千毫升以上血制品的也不少。尤其是在三孩政策实施后,经产妇增多的大背景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增多,其分娩后容易出现大出血。”献血活动当天,陈海天也来到了现场献血,“除了在医疗技术上为孕产妇提供好服务,我也希望通过无偿献血来贡献产科医生的力量。”
原标题:节约着用血敞开来献,662名医护捐献了15万毫升血液
原文链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30919849611.html?layer=3&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