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新春第一会”后,广东医院如何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卞德龙 黄锦辉 陈伊纯 钟哲 厉思璇 吴雅楠 编辑:卢旖维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4-02-21 阅读量:

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着眼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

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既是引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又是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在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广东医院将有什么作为?连日来,广东医院纷纷定目标、晒思路、表决心,激发起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热烈氛围。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以“战役学”理念为指导创建世界一流国家医学中心

全院上下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实现2024年人才强起来、创新多起来、育人优起来、管理细起来、护理临床来等十大发展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做高水平医院建设领跑者,扎实推进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

新的一年,医院将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发展和前沿医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回馈临床。视人才为珍宝,着力引进临床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补强力量”,通过培育更多国家级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夯实梯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发展优势学科群,激活科技强院引擎

医院将继续以申报建设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验收等重大重要项目为核心,孵育高水平临床与科研领军团队,努力在肝病、脑病实现国家级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和大贡献的突破,在免疫性疾病方向上建成国内领先高水平精准诊疗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以创新转化为驱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医院将以人才引育为重点,筑巢引凤,通过提供优化专业平台、绩效待遇和文化价值认同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强化创新驱动方面,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抓手,持续促进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研究紧密结合,医工融合、医信融合,最终为解决临床问题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打造源于临床、服务临床的科研体系

拉近实验室与病床的距离,推动完善科研项目院内考核机制,强调研究以临床为导向,让成果直达病床,完善“医—研—产—学”科研转化闭环机制,贯通从研发到应用的各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救治一体化的世界级医疗高地”。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院长林浩添:向世界一流眼科中心目标进发

中山眼科中心将聚焦致盲眼病和近视眼发病机制和诊疗技术研究,力争产出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或显著效益的一流学术成果,贡献眼病防治广东方案、中国方案;服务国家和人民眼健康需求,协同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和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工作,向着世界一流眼科中心目标进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以科技创新驱动肿瘤防控能力的全面提升

中肿将继续在诊断技术、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创新临床研究,推动医药产业发展,支撑广东医药研发;加快建设多院区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程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口腔医学中心

医院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大力推进“三大院区”建设,构建“一体两翼三院区”发展大格局,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越秀院区焕新升级,天河院区建成运营,南沙院区顺利竣工,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口腔健康服务。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紧抓学科、平台、人才,以科研实现新飞跃

省医将继续服务和融入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瞄准国家所需、广东所能、未来所向、群众所盼,瞄准建设国家综合类医学中心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学科、平台、人才”为三大抓手,促进医院战略升级,以创新注入新动能,以科研实现新飞跃,全力以赴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田军章:全力打造“数字型”智慧医院

省二医将重点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医院重点学科和学科群建设,持续推进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打造急诊、重症医学科团队,并不断深化智慧家庭病房建设,打造“数字”省二医。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欧奕强:以妇女儿童健康需求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

以广东妇女儿童健康需求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深化院校合作、医工合作,探索建立适用于妇幼健康问题的人工智能算法和专业模型,加快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妇幼健康服务新业态,助力南大干线广佛健康产业带建设,为广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广东省生殖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观明:助力广东人口高质量发展

继续健全“全生殖周期”服务体系,对标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求,并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殖服务,也为广东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孙剑:探索组建大湾区医学成果概念验证中心

南方医院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围绕高水平医院建设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院”战略,不断健全医院科技管理制度,深化协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郭洪波:建强优势学科与专病,促进广东健康产业发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珠江创新日”系列活动。

珠江医院将重点实施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和临床骨干培养工程,以人才和技术为核心,推进新一轮优势学科与专病中心建设,推动专科能力稳步提升,绩效核心指标提档升级。同时,持续加强科研平台支撑体系建设,加大重点重大项目培育力度,加速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力争实现科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力建成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胡海源:以创新驱动科教兴院

南医三院将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全方位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聚焦各专科特色技术,坚持科研服务临床、科研促进临床、科研带动临床,以创新驱动科教兴院。

●南方中西医党委书记陈旭坚:加快科教平台建设,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中医药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将努力做好引才育才用才工作,力争有突破。中医药创新成果应用,激励机制很重要,我们将依托省、市鼓励创新推动转化的好机制好平台,助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院长沈洁:建设“智慧医院”,引领高质量医学创新

下一阶段将开展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建立健全科研激励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同时以“智慧医院”建设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斌:打好皮肤健康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医院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医院为目标,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牛鼻子,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激发科技创新的潜能,打好皮肤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患者,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健康广东贡献南皮力量。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黄少宏:以科研助推临床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医院持续提升临床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搭建临床研究基地和重大科研平台;构建核心竞争力,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平台,打好广东省口腔医院和广东省牙病防治中心这两张“省”字招牌,在“特色”和“创新”上下功夫,推进口腔前沿技术创新,推动口腔医学发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郭军:强化新技术临床研究,攻克慢病防治难题

医院将坚持促进多学科发展,并以优势专科为基础,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特色医疗技术体系,用创新的医疗技术赋能健康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专病中心建设,鼓励专病团队开展临床研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林伟成:创新科研模式,深化中西医协同

医院将全力打造医疗健康高地,推动中西医结合及临床药学发展;建设医学教育高地,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并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与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为医疗服务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支持,书写中西医协同发展新篇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李俊:将科研创新“变量”转化为临床诊疗“增量”

医院一直将科研创新作为提升中医药临床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将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内涵建设,培育、建设校企联合的中医药成果转化平台,健全以科技量值为核心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着力推进临床科研一体化、生物样本库等学科研究支撑平台建设。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全力打造创新型、研究型、引领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典范

医院将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重大平台引育创新人才、聚集创新资源、孵化创新成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推动高水平中医药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临床疗效提升。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刘军:真正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新一年,医院将进一步擦亮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品牌,加强从“临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的创新产品链条建设,真正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让更多患者真正受益。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林兴栋:发挥中医药科研平台优势,建设岭南中医骨伤新高地

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平台优势,提升重点专科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打造优势病种诊治水平突出、重点病种疗效领先的医疗品牌,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高水平专科,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肖国宏: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增强原创科研成果产出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构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提升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增强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能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苏广武:科技驱动发展,争创妇产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医院的交流合作,优化科技创新激励措施,不断提升医院科研创新氛围,激发医务人员的内在创新动力,继续充分做好申报妇产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准备工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周新科:新质生产力赋能,打造康复领域的示范和标杆

为了让“创新种子”在“产业沃土”生根,广医五院在打造一流康复中心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目前正在规划建设500张床的临床试验大楼,建成将计划集中开展药物、疫苗、器械、干细胞等临床研究,为康复创新成果的孵化奠定坚实的平台基础。

●广医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实行“人才强院”战略,培育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

今年将以科技创新和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临床和基础学科共建,培育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和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临床诊疗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院长余纳:加强大湾区传染病医防融合体系及重症救治能力体系建设

广州八院将加强粤港澳三地联动,完善传染病医防融合、应急体系、重症救治体系及综合学科群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人才聚集、人才扎根的新高地,加强引进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科研设施,提高科研项目的承担能力和完成质量,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合作,鼓励开展临床研究,着力促进医学成果转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加快建设脑科学研发与教学中心,探寻脑疾病药方

医院正在筹划第四院区——脑科学研发与教学中心的建设,将围绕重大脑疾病前沿科学问题,实现“机制探索—临床验证—产品研发—产业转化—应用推广”全链条,全面带动广州市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医教研防水平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于林:瞄准AI新技术,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应用推广,深化医教研协同,助力开辟“智慧针灸”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优质高效针灸医疗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陆骊工:促进医工协同创新,打造高质量学科“桥头堡”

医院将以提高诊疗水平为主要抓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新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特色专科,以科技创新带动医院实现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周文浩:为妇女儿童提供全周期生命健康服务

医院将开展临床前沿关键医疗技术的应用和攻关,推进罕见病医学中心等特色临床诊疗中心建设,形成与区域妇女儿童疾病诊疗需求相匹配的专科集群和诊疗能力。同时,在现有研究平台和临床资源基础上,对标国际一流研究型医院,持续完善临床研究体系化建设,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紧密合作,加大临床科学研究推进力度。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林鲤洁:以“医防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医院将结合国家健康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广州生物库潜力,利用优势力量与资源强化医院科研能力建设,同时优化人才结构,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何蔚云:以科创赋能,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医院将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依托广州医科大学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AI实验室和大数据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推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的全流程衔接,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黄逸辉:以科技创新助推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

医院将按照更高站位、更好质量、更加卓越、更加智慧、更有温度、更有梦想的“六个更”要求,以“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专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临床研究型医院”为目标,多措并举促进医院高水平发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张文智:激活高质量发展“内驱力”,加速推进前沿科技创新

目前医院正牵头组建深圳市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引进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依托香港大学科研技术实力、“港澳药械通”政策,聚焦成骨不全、脊柱侧弯、重症肌无力等优势领域,全力打造多学科协作“罕见病”特色诊治平台,还将联手香港玛丽医院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罕见病区域医学中心。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20/c8618514.html?colID=0&firstColID=1374&appversion=10900&enterColumnId=&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3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