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曾燕:为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贡献青年学者力量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张宇驰 编辑:卢旖维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4-07-01 阅读量:

治学经历:长期扎根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领域,2018年开始投身数字经济领域研究

治学理念:博学笃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努力推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颁奖仪式开始前,荣获本次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燕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数字经济对广东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广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模式和创新举措值得深入研究。

从数字经济到“数字湾区”广东走在前列

广东省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也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万亿元,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比重的12.8%,总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积极推动数据、人才、物流、资金畅通流动,大力建设“数字湾区”,为区域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开展了大量的前沿探索。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激发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曾燕说。生动的广东实践为他们年轻的团队投身数字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充满创新活力的环境和优秀的研究案例,大量关于广东数字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和案例可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

“广东省全力支持产业数字化发展,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在数字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特别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领域,广东也具有突出优势。”曾燕在获奖著作《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效应研究》中写道。他以无人机巨头大疆、高科技公司华为和腾讯等为例,认为企业借助广东的优质发展环境,逐渐成长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数字经济助力“百千万工程”解决新问题

当前,广东省正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农村电商、直播、物流蓬勃发展,农村金融、数字化治理方兴未艾,数字经济改变传统产业面貌的同时,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新问题。

农村电商、直播和物流的发展,让更多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走出乡村,进入城市市场,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对接。“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也可以有效缩短农产品销售环节、扩大农产品市场规模。”在肯定这些机遇的同时,曾燕也结合现实困境指出:物流配送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不足、用户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新问题也逐渐产生,直播电商的发展也面临着主播培训、内容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保障等多重挑战。

“加强对农村主播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直播技能和营销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曾燕建议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肩负起政治使命理论使命实践使命

谈及年轻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曾燕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多。这迫切需要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时代方位,肩负起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政治使命、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使命以及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实践使命。

曾燕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建议年轻研究者要沉下心来、潜心向学、埋头苦干,把自己的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紧密结合起来,博学笃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努力推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406/29/c9034999.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1777&appversion=11300&firstColID=1777&enterColumnId=0&date=bnVsbA==&layer=2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