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健康报】广州牵手兰州 让患者“大病不出陇

稿件来源:健康报2024-07-24第8版 作者:甘贝贝 文朝阳、陈鋆 编辑:卢旖维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4-07-26 阅读量:

2022年5月,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肿瘤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以下简称甘肃医院)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从此,位于珠江畔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地处黄河岸的甘肃省肿瘤医院,走在了一起。

项目建设以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批批不同学科的高水平专家从广州奔赴兰州,开展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建设和肿瘤诊疗工作。目前,甘肃医院的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稳步提升,让当地肿瘤患者实实在在获益。

“沉浸式共建”授人以渔

当前,恶性肿瘤仍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甘肃省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甘肃新发癌症病例6.49万例,发病率259.48/10万。与之相对的是,甘肃肿瘤诊疗服务资源不足,肿瘤诊疗技术水平偏低,肿瘤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不能满足肿瘤患者治疗需求。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大举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表示,两家医院“联姻”,旨在提升甘肃肿瘤防治的整体水平,降低跨省就医肿瘤患者数量和费用,使患者足不出省即可享受一流医疗服务。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安排1名副院长任甘肃医院执行院长,3名院长助理任副院长。

刘卓炜教授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甘肃医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膀胱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并推广转移性睾丸癌化疗后机器人辅助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机器人辅助膀胱癌超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同时作为负责人开展了多项多中心尿路上皮癌临床试验项目。

作为一名泌尿外科专家,刘卓炜在甘肃医院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包括腹腔镜下膀胱癌切除术﹢尿流改道、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复杂肾癌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等,并在甘肃医院完成了首例国内组装Xi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并且持续完成数台。

每周三下午,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多学科会诊双城连线时间,雷打不动。“会诊向甘肃疑难病患者免费开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多学科联合会诊理念能直通甘肃,惠及甘肃百姓。与此同时,医院的教学查房、讲课、科内学习同期向甘肃连线直播。希望通过‘沉浸式’共建区域医疗中心的方式,能够真正授人以渔。”刘卓炜表示。

兰州市榆中县75岁的李大爷患有膀胱癌,且反复发作。2022年,他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后来中断。2023年初,在女婿的陪同下,老人来到甘肃医院就诊,由于肿瘤有进展且合并血尿,医生初步诊断需要“全膀胱切除”。

“全膀胱切除?那我以后还能去放羊吗?”这始终是李大爷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得知李大爷的顾虑,刘卓炜耐心地跟老人及家属沟通根治性手术的必要性。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做好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固然重要,能够与患者同心共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刘卓炜跟团队这样说。在他和李大爷一家反复“话疗”后,李大爷终于卸下思想包袱。

2023年2月8日,刘卓炜带领团队,为李大爷进行了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大、合并症较多、身体肥胖、肿瘤较大,多次手术及综合治疗后盆腔内粘连严重、肿瘤位置较广等复杂因素,给手术团队带来了挑战。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分离复杂粘连,精准切除肿瘤、清扫淋巴结、精准重建、进行尿道引流……手术历时4小时获得成功,全程患者出血只有80毫升。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团把快速康复的理念也带到甘肃。术后第2天,李大爷就能下床活动,第4天开始正常进食。一周后,李大爷康复出院。

平移医疗新技术70余项

在学科建设方面,甘肃医院明确了“做强外科、深化内科、提升放疗”的发展方向,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主任、副主任为主的专家队伍,全职担任甘肃医院科室执行主任。2023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连续派出5批长期派驻专家31名、短期赴甘肃专家180人次。派驻专家制定了1年、5年学科规划,平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疗新技术和学科管理经验,并按照“国考”导向,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采取合并、拆分、优化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科向心力。

截至目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向甘肃医院平移医疗新技术75项,例如腹膜转移癌肿瘤减灭术﹢腹腔热灌注、纤维鼻咽镜操作、全胃切除伴功能性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等,覆盖病理科、放疗科、腹部外科、介入科、麻醉手术科等;开展病理/分子远程会诊50例;开设甘肃首个护理专科门诊、首个门诊放化疗试点,有效推动了学科发展,填补了甘肃肿瘤诊疗相关领域的多项空白。

据悉,2023年,甘肃医院全年医疗服务人次同比增长33%;手术人次同比增长75%,四级手术人次同比增长73%,微创手术人次同比增长166%;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派驻专家的胸外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手术量实现翻番,四级手术量实现200%以上的增长。

打造西北肿瘤科研基地

除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科研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推动专科与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人才培育方面,根据开展新业务需要,甘肃医院选派30名临床医师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短期进修;组织2023年新入职的29名医师到广州进行半年至1年的专科培训,并作为长期机制实施。

甘肃医院整体科研基础薄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在基础研究方面,派出在科研项目申报及管理、全国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肿瘤资源库建设管理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的专家,对科研支撑平台建设和科研管理方式进行指导,对甘肃医院7个计划申报科研项目进行细致深入的点评。

与此同时,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研究部、伦理委员会、Ⅰ期临床试验病房等部门组成的专家团队,多次到甘肃医院进行沟通与交流,协助甘肃医院梳理临床试验/研究管理流程,平移中央随机系统,初步搭建了科学、规范、高效的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完善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推动甘肃医院成立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病房。

截至目前,甘肃医院医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报告》《自然通讯》《先进科学》,围绕膀胱癌肿瘤免疫响应和治疗抵抗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揭示了膀胱癌进展和药物治疗抵抗的潜在干预靶点,为膀胱癌精准诊疗带来新希望。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助理、内科主任王峰教授是医院第5批派驻甘肃医院的10名专家之一,参与消化内科新药临床试验推进工作。王峰表示,希望通过组织和协调各类内科领域的临床试验项目,提高甘肃医疗机构的临床研究水平。也让当地医生有机会参与到前沿的临床研究中,从而让患者获得更明确的、先进的治疗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武少新指出,未来,医院将继续发挥在肿瘤防治、科研、人才培养及医院管理方面的优势,通过8至10年的努力,将甘肃医院打造成区域高水平肿瘤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肿瘤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的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高水平的现代化医院管理高地,辐射带动区域内肿瘤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faxing.jkb.com.cn/home/index/menu.html?goods=1&item=937685&page=1390437119&name=jkb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