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发展论坛(2025)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山大学名誉教授、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荣誉教授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透过视频参会发表演讲称,美国当前的加征关税政策将削弱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损害美国自身长期经济利益。他称,很多美国政客将推行关税政策的目的美化为「增加就业」,但忽视了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压缩与消费能力下降。「美国消费者最终会为关税买单。」
斯科尔斯坦言,美国政府以「减少贸易赤字、创造就业」为名推行的加征关税政策,实质上是在动摇其储备货币体系的根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逆差国,其赤字支撑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使美国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在全球融资。「贸易逆差不是坏事,它其实是全球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反映。」他说,正是因为其他国家愿意持有美元,美国才可以用更低的融资成本维持消费和投资。
制造业回流美国需7.4年
根据其团队模型测算显示,每提高1%的进口关税,将导致美元储备占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即关税换回来的不是制造业,而是美元信用的流失。斯科尔斯表示,将15%的产业链回迁美国,至少需7.4年周期、3.2万亿美元投资成本,且会造成1.8%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若美国试图推动制造业『回流』,不仅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还可能因缺乏熟练劳动力和技术配套而事倍功半。」斯科尔斯坦言,未来若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持续,美国经济可能将陷入增长乏力、投资缩减的局面。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岭南发展报告(2025)》发布仪式。发布人、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李兵表示, 全球贸易出现了「区域化」和「友岸化」的趋势,导致全球跨境投资面临下行压力,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限制在增强。不过,他认为,尽管特朗普上台导致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全球化趋势发展放缓,但大势未见逆转。「效率与成本导向的分工底层逻辑不会根本转变。」
提及香港的发展,李兵引用《报告》内容称,虽然国际地缘政治和中美竞争博弈对香港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中央政府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有力支持香港经济复甦。「在这种形势下,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国际平台的角色将更加重要。」
原文链接:https://www.wenweipo.com/s/202504/13/AP67faca26e4b0fd312e1b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