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承,弦歌不辍。文化的传承,必然要做好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的水平和效果取决于传播方式和样态。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岭南文化在当代社会活起来、火起来?要精准把握好岭南文化当代传播的新样态,从故事化、数字化、矩阵化三个层面锚定其内涵。
故事化:推动内容创新
故事是文化传播的灵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岭南文化源远流长,蕴含无数动人故事,是岭南文化的生动注脚和吸引关注的关键。通过故事化传播,可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具象、有温度、能引发共鸣的叙事。
挖掘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广东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孙中山先生在此开启了民主革命征程;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无数先烈在此抛头颅洒热血。这些革命故事是岭南文化中最为鲜红的底色,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源泉。应深入挖掘这些革命故事,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舞台剧等形式生动展现,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讲述改革故事,展现时代精神。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从蛇口“开山第一炮”到深圳经济特区崛起,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创新理念到“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展现了岭南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够生动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激发信心与期待。
弘扬民俗故事,彰显文化魅力。岭南地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广府文化中的粤剧、岭南画派的绘画艺术,潮汕文化中的工夫茶、潮绣等。这既是岭南文化的瑰宝,也是岭南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生动展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粤剧片段、工夫茶冲泡技艺等,让更多人了解岭南文化精髓。
数字化:赋能形式创新
全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可将岭南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VR/AR技术不仅可对岭南历史场景、文物古迹等进行生动再现,更让观众“身临其境”。如广东省博物馆利用AR开发“数字博物馆”项目,观众扫描文物即可了解相关信息背景并互动,极大增强了参与感与传播效果。
借助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精准传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精准分析受众需求兴趣,实现个性化推荐。将岭南文化的优质内容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提高传播效率和覆盖面。比如借助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用户的兴趣标签,定向推送相关内容,可开辟精准高效传播的新路径。
利用短视频和直播,拓展传播渠道。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碎片化、互动性强,是当前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连接年轻受众的有效桥梁。如广州“粤剧直播”项目展示粤剧精彩片段和演员排练过程,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这不仅让岭南文化快速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也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
矩阵化:突破组织创新
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组织化是提升文化传播效果的重要保障。构建多元化的传播矩阵,可实现全方位覆盖和多维度互动。
构建矩阵,整合资源。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整合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资源,形成传播合力。如打造“广东融媒”传播矩阵,实现岭南文化内容全媒体覆盖和多维度传播,将有效提升岭南文化的覆盖面、渗透力和影响力。
跨界合作,拓展空间。岭南文化涵盖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深化跨区域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可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传播空间。如粤桂琼联合举办“岭南文化节”,策划展览、演出、研讨等多元内容,展示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观众。
积极对外,提升影响。在全球化深度发展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时代,岭南文化的传播不仅要面向国内,更要走向世界。通过搭建多语种、多平台的国际传播矩阵,整合国际传播渠道,能够将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核、特色符号推向国际舞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岭南文化传播要把握新时代机遇,深度融入故事化、数字化、矩阵化三重传播新样态,发掘并激活优势资源,拓展传播空间,锚定传播效果,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
(作者系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原文链接: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5-07/14/content_877_891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