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倒计时,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的模式正引发广泛关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研究所所长张光南认为,这场赛事不仅是拼金牌,更是拼治理、拼机制、拼未来城市吸引力。
在他看来,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体现国家高度,制度协同与人心互通。“港珠澳大桥是硬联通,全运会是软联通。” 张光南表示,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推动粤港澳治理体系对接、公共服务协同、标准融合的制度平台,是“规则共建、民心共融”的国家战略体现。
张光南提出,十五运可成为探索跨制度、跨关税区通关便利化的“试验田”。例如,依托粤港澳联办自行车赛的契机,三地可在签证互认、货物通关、人员流动等领域推行临时性便利措施,为未来更大范围的制度协同积累经验。同时,在专业资质互认、赛事保险跨境结算等细分领域,亟需建立统一标准与协作机制。这类“软联通”举措,将有效弥补硬件基础设施联通后的制度缝隙,推动大湾区从“物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
赛事经济将成为湾区产业升级与融合发展的新引擎。“不仅要‘办得好’,更要‘带得动’。”张光南表示,体育赛事能够串联文旅、健康、科技、会展等多元产业,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价值链延伸。比如,通过智慧场馆建设、赛事数字化转播、体育装备研发等,可推动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借助赛事IP开发与文旅线路联动,也能进一步增强湾区消费吸引力。这将不仅促进“体育+”产业生态的形成,更将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十五运将助推城市治理与生活品质的提升。“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城市治理理念。”张光南强调,以全运为契机,三地可通过共建社区运动空间、优化健康服务供给、推动环保标准协同等措施,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大湾区建设的民生温度。
张光南表示,粤港澳协同筹办十五运会,不仅是赛事协同,更是湾区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对接“软联通”和优质生活“心相通”,同时也是城市共建、制度协同与区域共识的一次集中演练,是湾区一体化发展与国家战略走深、走实的关键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