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曾被反复发作的鼻塞、流涕、打喷嚏困扰,因过敏性鼻炎久治不愈苦恼。最近,一项由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团队完成的重要研究,有望为这类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文卫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涂召旭研究员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健教授、文译辉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开发一种“有机纳米片”,能够像“智能吸尘器”一样,精准识别并清除引发过敏性气道炎症的“信号兵”——上皮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从源头上抑制过敏反应。
文卫平、涂召旭团队发现,过敏原刺激鼻腔后,上皮细胞会释放出大量小细胞外囊泡(sEVs),其中携带的双链DNA(dsDNA)会激活免疫细胞,尤其是树突状细胞(DC),从而“点燃”气道炎症。这就好比在身体里派出了一批“炎症信号兵”,不断传递过敏信号,导致炎症反复发作、难以控制。
研究团队提出:如果能精准清除这些信号兵,是否就能阻断炎症的传播链?他们开发出的“有机纳米片”,能在鼻腔内精准识别并吸附这些sEVs,并将其带离“战场”,从而抑制下游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
与现有疗法相比,这项技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精准靶向上皮sEVs,不全面打压免疫系统;二是源头干预,从炎症启动环节入手,可以及时遏制过度炎症反应;三是安全性好,团队开发的“有机纳米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据介绍,目前该技术已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取得积极效果。下一步,研究团队将推动临床前研究和人体试验,争取早日应用于临床。文卫平教授表示:“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未来还有望拓展到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原文链接:http://wb.sznews.com/PC/layout/202510/10/node_A05.html?link=content_338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