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程超教授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放射介入科等多科室,成功引入“经皮穿刺机器人”,并与手术室“O臂CT”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了肺结节诊疗模式的重大突破。该技术将传统需在局麻下分步进行的穿刺定位与手术治疗整合,使患者在单次麻醉、同一手术间内一站式完成全部操作,显著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了诊疗精准度与安全性。
肺结节精准定位是诊疗关键。传统穿刺依赖医生手感与经验,常需反复调针,患者痛感强烈,且存在出血、气胸等风险。而经皮穿刺机器人系统基于O臂CT影像,可自动三维重建并规划最佳穿刺路径,精准避开骨骼、血管等重要结构。机械臂术中稳定导航,实现“一步到位”穿刺,大幅缩短时间,降低组织损伤。
目前,该院已成功为八名患者实施该技术。其中一位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曾行左肺切除,肺部粘连严重,传统穿刺难度大。机器人系统在全麻下将消融针一次精准送达胸膜下转移灶,成功完成消融。另一例患者则实现了“精准定位+楔形切除”的无缝衔接。
流程方面,患者从穿刺定位到手术切除几乎“零时差”衔接,整体手术时间显著缩短。首例患者完成双侧肺部病灶处理全程不足2小时,而传统模式需在不同科室间转运、等待,耗时通常超过4小时。
程超教授指出,该技术不仅实现了技术升级,更推动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革新,通过多学科协作与智能设备,使患者在更短时间、更小创伤中重获健康。
原文链接:http://epaper.nfncb.cn/nfnc/content/20251111/Articel11003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