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义不容辞。4月3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派出了三名技术骨干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工作。截止到今天,他们已经在上海持续奋斗25天了,27日下午,中肿党政领导通过视频连线援沪中肿人,问候马将军、黄马燕、钟观清三位援沪队员。参加视频会议的还有三位援沪队员所在的科室负责人、中心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刘卓炜副院长主持连线会议。
来自大后方的牵挂
徐瑞华院长首先向三位队员问好,“你们代表广东医务战线、代表医院在最危险的时期到风险最高的地方支援,用自己的行动落实‘动态清零’的总方针,站位非常高。你们是最前线的见证者,大家的努力正在让上海的防疫局面变好。”徐院长同时代表全院职工向三位队员表示诚挚的问候,静候中肿援沪医疗队凯旋的那一天。
“你们的业务精湛,代表中心水平,我们也看到你们在处理复杂、危险状况时有很好的应对能力,这股精神也是鼓励全院职工做好本职工作,办人民满意医院的力量。”徐院长高度评价了中肿援沪队的业务能力,并叮嘱大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休息,保重自己的身体。
武少新书记对队员们讲到,“你们赴上海支援已经24天了,希望你们保持好的身体状态,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到最后的胜利。”武书记告诉队员们,中心是大家的坚强后盾,有什么困难及时向大后方反馈,中心会全力解决你们的困难,助力大家好好完成在上海的抗疫支援工作。
检验科刘万里主任、病理科云径平主任、分子诊断科王芳副主任(主持工作)先后代表队员们所在的科室向前方队员表达了深切的问候,叮嘱他们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保重身体。
前方战疫人说
“我们一定会同上海一起见证最后的抗疫胜利!”
“目前上海正在进行大筛查,昨晚是通宵,今早5点多回到的酒店。”马将军讲到,前天是本轮大筛查的收官之战,任务量创24小时完成任务的历史新高。
虽然白班和夜班经常轮换,导致睡眠质量比较差,但是中肿援沪小分队目前已经完全适应这个强度了。作为一名免疫学博士,马将军有个5岁的女儿,前晚和女儿视频的时候,马将军问女儿:“五一出游和爸爸回家你选哪一个?” 女儿回答说想爸爸回家,“听得我心都化了。”君问归期未有期,看到曙光总可期。
“这段援助经历,是我最值得、最骄傲的一件事”
“因为妻子去过香港支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黄马燕讲到,到上海之后,一开始确实有些害怕。但是后来经过跟实验室不断沟通、优化流程,减少可能的风险漏洞,逐渐就习惯了,把所学的防护知识全部用到。上海的援助经历,对于黄马燕来说,是最值得、最骄傲的一件事,终生难忘。
“守沪”期间过生日是一种什么体验?
4月23日是钟观清的生日,援沪期间,她在上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当天下午她上班,马将军请领队帮忙让酒店后厨准备一个小蛋糕。由于三个人太久没见面了,马将军、黄马燕申请调整了班次,利用中午的时间在酒店一楼简单地庆祝了一下。虽然简单且匆忙,但是却很温馨难忘。
当天下午,钟观清便前往了新的支援点。这里的标本量比之前的更多,从编提取板到登记表格,穿上防护服之后,有的同事坐在操作台前一工作就是7个小时,如果有人憋不住上厕所,同事就会立刻顶上。钟观清说:“大家都很努力很团结,保证工作顺畅,尽快完成任务!”
原标题:“我们一定会同上海一起见证最后的抗疫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