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广州本轮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支援各地区全员核酸检测的“大白”们功不可没。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共派出20多批近3200名白衣战士奔赴广州各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分昼夜坚守在岗位上,完成近120万核酸采样量,以最大的使命担当守护花城老百姓的安康。
“爷爷您坐着,让我来!”
4月15日是中山一院医疗队到白云区采样的第二天,胸外科王凤娇护士作为组长,带领队员们到达核酸采样点。像往常一样,她照顾着年龄小的队员们,为他们解决场上场下的大小事务,同时与当地社区沟通协调各种事宜。
尽管采样工作繁忙,但队员们丝毫没有怨言和懈怠,而是绷紧神经,专注采样,高效地开展工作。当遇到有需要帮助的群众时,白衣天使们总是伸出援手,带去春风般的温暖和关怀。
那天,一位行动不便坐着轮椅的老人过来测核酸,由于采样点的路面不平整,老人尽管用了轮椅但也不方便移动。队员李泽锴见状,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爷爷您坐着别动,让我来!”
李泽锴一边缓缓蹲下,一边指导着老人:“张开嘴,好,已经可以了爷爷 。”在一旁,王凤娇也帮助他稳住老人的轮椅,协助他完成核酸采样。
“我由衷地感到队员们内心的善良,他们在确保全员核酸采样安全有序进行的同时,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众进行一对一耐心引导和关爱,展现了医务人员浓浓的人文关怀,我为他们感到自豪!”王凤娇说道。
一个微笑与点头建立一份信任与认可
在白云区黄石街道采样点,中山一院医疗队员正以每人每小时120人次的速度高效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心血管医学部林雪婷护士说道。
尽管采集任务工作量大、气温达到30℃,但每位居民都非常理解和配合,采集完核酸后总是不忘和队员们说声“谢谢你”“辛苦了”。“这让我觉得非常感动,即使再苦再累,我也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林雪婷自豪地说。
一次,林雪婷正低头进行手消毒,一张黄褐色的废旧纸皮递到了她的面前。林雪婷一看到这张纸条便认出了它的主人——一位昨天来做核酸的阿姨。这位阿姨因年前进行了喉部声带切除术,现在无法发声,只能用这种手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纸上写着:“您好,我因为术后失语无法与人沟通,希望进行核酸采集时能尽量温柔一点,谢谢!”
林雪婷没有想到,冥冥中9000余人的核酸采集任务,又遇见了她。林雪婷抬起了头和阿姨打招呼。那一瞬间,阿姨似乎也认出了林雪婷,对她微笑和点头,便放心地张开了嘴巴。就这小小的举动,让林雪婷感受到了来自阿姨的信任。
“这一份信任来自阿姨对我技术的认可,这一份信任也来自阿姨对我们中山一院的认可。”林雪婷说。
发现潜在问题立行立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收到任务通知的时候,我们闻令而动,迅速集结。”连日来,中山一院风湿免疫科房慧杰护士一直奔忙在核酸采样的一线,4月14日,她刚刚圆满完成连续5次的核酸采样任务,15日中午又接到了出发通知,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她又踏上了支援白云区核酸采样的路上。
作为组长,房慧杰到达红枫创意园核酸采样点后,迅速了解核酸采样量的要求,安排第一批上阵的队员。在工作期间,房慧杰遇到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坐下来的时候几乎要摔倒了,幸好房慧杰和队员及时搀扶住,没有发生意外。
这时,队长黄诗欣护长到场巡查,指出了核酸采样桌椅的问题。“这个凳子矮,居民坐下来容易不稳,站起来所需时间更长,另外,队员们的腿几乎无处安放,不利于长时间的工作,这将导致采样效率的下降。”黄诗欣队长说道。
发现问题后,房慧杰立即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对桌椅进行更换,在社区的配合和支持下,现场换上了长条桌和方凳。居民坐下来后果然没有不稳的情况,而且队员们工作时姿势更舒适,核酸采样的效率明显提高。
“环境设置对核酸采样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十分重要。”房慧杰表示,在核酸采样中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优化流程,才能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
原标题:“爷爷您坐着,我来!”这一蹲,他成了采样现场“最帅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