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场寻踪之旅,它可以追溯过去经历的生活印记,也可以指引未来的人生道路。从出生至今,阅读过的书籍无数,很多已经忘记了,但是随着人生经历的累积,那些阅读过的文字,时常以新的载体方式出现,有了重生解读的意义。
阅读,无形之中余韵悠长。
在文字世界翱翔的身姿,有时是独乐乐,有时又是一场众人的狂欢。掩卷瞬间,仿似踏遍万水千山,仿似阅尽世间百态,久久回味。
4.23是世界阅读日,这一次,我们将目光锁定到名医的书单中,我们邀请了来自儿科、妇科、眼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等各领域的七位名医,邀请他们担任广州日报健康有约的“阅读官”,各推荐一本认可的医疗科普书籍和喜欢的“枕边书”,让我们的读者与名医对话,共享阅读的智慧,为医病医身医心打造一份可以安放的心灵地图(文末有共享书单)。
杨冬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生殖专科一级主任医师):
人文类:
我喜爱渡边淳一的小说,医生出身的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智慧令人受到启发。
如《钝感力》一书所言,面对挫折,人要有一种迟钝的感知力,它是我们获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从医也是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病人“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医疗科普类:
我愿推荐给大家的是由我主编的《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检查项目选择及临床应用》,它是我从医38年的心血结晶,已更新到第三版,不仅供同行参考,也对广大患者和家属常见的疑问予以解答,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进而与医生携手同行。学无止境,书稿交出之日,著作内容就已被医学技术前进的步伐所超越,这也激励作者不断突破自我,逐新而行。
黑子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手术麻醉中心学科带头人):
人文类:
对我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是最愉悦的放松。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医生的加速成长离不开阅读:既需要从大量专业书籍中汲取养分,追踪医学进展,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也需要通过广泛地涉猎各类题材的书籍,滋养精神世界,尤其是历史人文社科类书籍,塑造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透过纷繁的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在面对患者时也能拥有更充沛的精神力量和同理心。
职业相关的阅读与兴趣使然的阅读,比例是“七三开”,让我获益匪浅。
金庸小说,作家二月河的历史小说,英雄人物传记,政治理论专著……这些书籍都带给我快乐。上大学时曾研读《毛泽东选集》,从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中汲取力量,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增强了我的政治定力,炼就一颗沉稳的心,也坚定了为家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工作后,阅读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只能利用出差途中,见缝插针地阅读《人类简史》巜未来简史》《时间简史》等科普著作。
我的体验是不管在什么年纪,什么地方,有空就读书吧,即使只有“碎片时间”可利用,也能获得阅读的快乐。我把自己的阅读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所培养的研究生,很欣慰地看到,他们也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加速自身的成长。
医疗科普类:
市面上,有关身体健康、疾病、养生的书籍这么多,究竟哪些是历经验证的科普好物呢?
黑子清教授推荐由钟南山、曾益新、陈君石等三位院士领衔、三十三位资深专家编写的《健康中国·家庭必备健康生活丛书》。“市民应该阅读权威、优质的科普书籍。”黑子清表示,认为这本书贴近中国家庭的实际,适合作为家庭健康工具书,对指导百姓自身的健康保养有帮助。
《百病之源——微循环障碍》则揭秘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的微循环,即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与健康的关系,例如腰酸背痛、身体乏力提不起精神,都与微循环堵塞有一定关系,强调人们平时要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
刘卓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泌尿肿瘤外科专家):
人文类:
近期心水之选的案头书是由韩启德院士主编的《医学的温度》。此书结集了近些年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阐述了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的独特看法,提出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来路和归途等观点,有助于读者重新认识现代医学的本质,对医生和公众皆开卷有益。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
韩启德院士用几十年的从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医者的合格与成熟,需要知识和实践的支撑,也需要与周围的人不断地沟通互动,建立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医道。我们在锤炼医术 的路上需时刻谨记,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而是一个个思想殊异、有血有肉的人,不忘初衷,心怀暖意,方得始终。
医疗科普类:
影响我最深的本专业书籍是经典之作《坎贝尔泌尿外科学》。最难忘的阅读经验则来自医学泰斗梅骅教授的专著《泌尿外科手术学》。反复研读这些经典之作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思考提升,奠定了我泌尿外科的知识基础。
书籍是作者学识与思想的结晶,也是读者与作者灵魂相交的介质,在难以借助互联网海量吸收知识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在“中山医”亲耳聆听梅骅教授的教诲并获赠亲笔签名,感受这位前辈的人格力量,荣幸之至。
梁凌毅(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科教授):
人文类:
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我年少时读过且备受震撼的小说。作者用史诗般的语言讲述了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传奇一生。
书里那些孤独而高贵的灵魂、伟大的思想至今依然会被想起。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掠全球的当下,愿每个人都能看到光明,做自己、家庭、社会的“英雄”!
医疗科普类:
《医生的修炼》记录了作者当住院医师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相信会唤起许多医生刚刚踏入临床的那段时光的记忆。掩卷感慨于医学科学纵然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以人为本是医学不变的初心;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医术的精进,还有职业修养的提升。这本书充满了医学人文情怀,即使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人也可以一读,借一个新手医生的眼睛来了解你所好奇的临床医学。
廖贵清(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
人文类:
我的枕边书是“生活之道(威廉.奥斯勒)”
每个人的内心,总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是宗教也无关信仰,但深入骨髓,是区别于他人的特质,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读完这本威廉.奥斯勒的《生活之道》,一颗炽热的灵魂呈现在眼前。
医疗科普类:
养生的书,保健的书,五花八门,各种理论,眼花缭乱。巴特曼《水是最好的药》告诉大家以最朴实的方式获得健康指南,让人耳目一新。水,最简单最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却常常被忽视,很多慢性病就是因为没有重视喝水的问题。这本书提醒大家,请拿起你的水杯。
沈振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
人文类:
我喜爱的书单很长,诗歌、科幻小说、心理分析类著作都有涉猎,例如阿西莫夫的科幻经典,《沙丘》系列以及河合隼雄的《爱哭鬼小隼》等,百读不厌。
广泛阅读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令我获益匪浅。医生的生活容易失之单调、重复,而散发着墨香的文字,拓展了我对生命理解的宽度,引发深刻的思想共鸣,也伴我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医患关系里最核心的其实是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儿科消化专科医生,阅读带来的丰富体验,帮助我与小患者和家长建立了更好的心灵连接。
医学科普类:
我的科普作品《聪明的孩子从胎儿时期就养成了》推荐大家一读,有一定指导性。
《肠子的小心思》这本书也契合我的科普教育理念,主要讲肠道功能与胃肠道菌群关系,语言风趣,通俗易懂。儿童消化道疾病十分常见,其实家长们无须把发烧、腹痛、皮疹、湿疹等消化道疾病常见症状当成“敌人”,它们反而是儿童健康的预警“信使”。
孙升云(广东省名中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人文类:
我八十年代考入大学,在大学生活里遇到了《平凡的世界》,它陪伴我大学时代,甚至陪伴至今。主人公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连绵不断的困难,在纠结与挣扎中,在现实与精神的双重痛苦之下,有的人彻底放弃,有的人彻底堕落,而有的人在无比的痛苦中巍然站立,用力把握着生活的方向,这些就是强者。
尽管我们不希望自己是这样的强者,但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孙少安和孙少平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经历过巨大的艰难与痛苦,却把艰难痛苦都当作人生的财富,始终把握生活的方向,在各自的道路上闯荡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本书激励许多家境贫寒八十年代的学子奋进入大学的殿堂,医学的殿堂,科学的殿堂。
医疗科普类:
《黄帝内经》是一本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和生命力的奇书,是先秦诸多医学家对其以前医学发展的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是对十分丰富的医疗经验的高度概括,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 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至今其书中所讲的内容仍可应用于临床,比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见了眩晕的病情,我们可以肝平肝熄风的药治疗。比如针对养生问题,指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提醒我们在养生中要特别注意顺应自然,顺应社会,顺应人生等。
附七位名医推荐的书单(排名不分先后):
人文类读物:
《约翰·克里斯朵夫》(梁凌毅推荐);《平凡的世界》(孙升云推荐);《生活之道》(威廉.奥斯勒)(廖贵清推荐);《医学的温度》(刘卓炜推荐);《爱哭鬼小隼》(沈振宇推荐);《钝感力》(杨冬梓推荐);《人类简史》(黑子清推荐)。
医学科普类读物:
《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检查项目选择及临床应用》(杨冬梓推荐);《黄帝内经》(孙升云推荐);《水是最好的药》(廖贵清推荐);《泌尿外科手术学》(梅骅著,刘卓炜推荐);《肠子的小心思》(沈振宇推荐);《医生的修炼》(梁凌毅推荐);《健康中国·家庭必备健康生活丛书》(黑子清推荐))
原标题:世界阅读日 | 我们扒了一扒七位名医书单,发现了这些健康密码……
原文链接:https://pc.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8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