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澜沧江,在流经西藏云南,从西双版纳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澜湄国家同饮一江水,民心紧相通,命运紧相连。
日前,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深化澜湄合作研讨会在广州举办,来自湄公河国家驻穗领馆、友城、智库专家代表和中国有关机构、智库专家齐聚线上线下,交流研讨澜湄国家共建更为紧密命运共同体的推进方式,深入探究新时期澜湄合作的建设路径,交融思想、凝聚共识、共话未来,为加强地方交流、推进区域互联互通、深化澜湄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广东与湄公河国家合作基础深厚
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正式启动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2018年1月,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23日所在那一周确定为“澜湄周”。澜湄合作启动6年来,在澜湄流域六国共同努力下,合作机制迅速发展壮大,合作领域日益拓宽,参与部门不断增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今年我们迎来了第五个澜湄合作周,标志着澜湄合作已进入更成熟稳健的新阶段和全面发展期,也为广东与湄公河国家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钱红洁表示,澜湄国家“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在流域内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蓬勃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为各国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钱红洁指出,广东与湄公河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各领域交流合作基础深厚。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始终秉持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精神,与湄公河国家各方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相互慰问鼓劲,捐赠医疗物资,分享抗疫经验,从中结下深厚的情谊。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表示,为了共同庆祝澜湄合作启动六周年,我国与湄公河五国将举办青年交流、智库论坛、影视展播、乡村振兴等8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此次会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广东省与澜湄各国的交流,加强广东高校、智库与澜湄各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他介绍,本次研讨会设有三个分论坛,来自澜湄国家的四十余位学者分别就国际交往、旅游生态、医学合作三大议题展开交流与分享。
“如今,广东与湄公河国家拥有深厚的民间交往基础。”钱红洁介绍,深圳市自2017年以来联合本地民间力量,与湄公河国家政府、智库以及友好民间组织等共同开展“深系澜湄”项目集群,首期共推进“共享经济特区建设经验”“湄公河太阳村”“湄公河光明行”三大项目,从民间视角助力澜湄合作。另外,我省其他城市也在不同领域与湄公河国家保持着友好合作交往。
深化多领域务实交流成中外共识
过去6年,澜湄合作经受住了国际地区风云变幻、洪旱灾害、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考验,在逆境中促发展,在变局中开新局,开展了500多个利民惠民项目。面向未来,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澜湄国家多领域务实互利交流,持续推动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成为与会中外各方的共识。
钱红洁介绍,广东与湄公河国家之间经贸往来密切。2021年,广东与湄公河国家外贸进出口额达823亿美元,占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当年进出口总额五分之一,高居全国首位。“今后,广东将积极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的关键契机,推动与湄公河国家经贸合作结出更丰硕成果。”她说。
老挝万象市外事厅副厅长帕萨乐苏表示,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老挝近年来在多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融入区域和国际一体化进程,激发经济发展潜能,有效提升了老挝在本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合作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他特别提到,随着去年12月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老挝正迅速成为外商投资沃土,“我们正谋求建设现代工业区,希望发展以智慧城市项目为目标的新开发区。”
帕萨乐苏认为,在全球疫情蔓延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剧增背景下,澜湄国家更应团结一致,深化友好交流。他呼吁,澜湄国家应不断增进相互交流,通过举办更多线上贸易与投资活动以及科技、通信领域主题交流会,保障澜湄合作区域内的供应链畅通,努力在水资源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同时集思广益推动旅游业服务业复苏,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携手共创更美好的未来。“老挝将继续坚定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欢迎朋友们来万象投资和旅游。”
澜湄国家地方合作扬帆正当时
“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正发生深刻而快速变化,我们必须抓住澜湄合作这一次区域合作机制带来的机遇。”越南驻穗总领事武越英说,自2016年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特别是澜湄国家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先后设立多个专业性合作中心,在贸易、工业、农业、旅游、水资源管理、环境、卫生、文化等领域实施了一批合作项目。
“当前,我认为有必要解决三个迫切问题: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保持经济增长、防止环境恶化。”武越英建议,促进澜湄合作、东盟合作和其他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机制间的协调交流,鼓励更多地方政府和机构参与其中,进一步推进区域互联互通。他指出,越南与广东地理位置相近、产品体系互补性强,物流交通方式正日趋多元,未来将有更大的互利共赢机会。
记者在会场注意到,多名中外人士表示,中国地方省市与湄公河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具备良好合作基础,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广东与湄公河国家拥有成熟的合作机制平台。”钱红洁介绍,广东与湄公河国家现已建立4对省级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5对市级友城,4个湄公河国家在广州设有总领馆。此外,广东还与泰国、越南定期举办机制性合作会议,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
“此次研讨会为澜湄各方地方政府、学术界提供了良好的交往平台,将进一步深化广东与湄公河国家的务实合作。”展望未来,钱红洁说,广东愿与湄公河国家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交流,让珠江水为澜湄合作注入新活力,为助力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做出地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