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大湾区人文共同体”“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医学哲学与人文协同创新”等三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中山大学举办。广东省原副省长、“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顾问陈云贤教授出席揭牌仪式。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出席揭牌仪式并分别致辞。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副校长李善民、兰平和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等出席仪式。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主持仪式。
陈春声书记在致辞中代表中山大学对陈云贤教授、张知干书记等嘉宾出席揭牌仪式表示热烈欢迎,对省社科联一直给予中山大学社科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落地中山大学表示热烈祝贺。他简要介绍了中山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特别是近年来中山大学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立足广州、珠海、深圳三地构建“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办学格局呈现出的蓬勃兴盛新气象。他指出,中山大学文科学科门类覆盖广,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绵长的学脉传承、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强劲的创新能力,正鼓励广大专家学者以跨学科视野、跨文化视角发挥交叉融合优势开创新局面,希望省社科联一如既往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学校人文社科事业全方位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陈春声书记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关乎我们党长期执政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支撑。他认为,省社科联率先倡议、超前布局、提前运筹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山大学正在努力推进的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的建设思路高度契合,必将产生巨大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学校人文社科事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希望新新创设的三个重点实验室把握历史机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矢志不渝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一是要发挥中山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发展前沿大湾区办学的区位优势,聚焦“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聚焦学术前沿。二是要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开展前瞻性的学术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各科研平台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整合学校文理医工的优势资源,开展新兴领域研究,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法手段运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之间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要以平台建设打造特色团队,以团队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力争通过几年建设,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与对策创新成果,打造若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交叉科研团队,为人文社科的高水平特色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径。三是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学院要把握实验室建设契机,聚焦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努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主动当好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与“智囊团”,奋力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中大智慧,矢志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担当中大责任。
张知干书记代表省社科联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三个重点实验室的创设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山大学一直以来给予省社科联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向为推动我省社科事业繁荣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山大学全体专家学者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贯彻落实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阶段,中山大学新创设三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充分彰显了中山大学人文社科的超强实力,充分体现了中大领导高度的政治站位、宏阔的战略视野、强烈的使命担当,生动诠释了广大专家学者心系“国之大者”、矢志学术筑梦民族复兴伟业的拳拳之心,必将赋能学校社科事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张知干强调,广东社科界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切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全国率先创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旨在通过多层面、宽领域、大纵深实施学科交叉融合,革故鼎新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路径、方法、范式,推动建成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显著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交流及成果转化中心,引领社科事业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集成、从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这个重大创新尝试遵循科学研究本来逻辑,符合学术创新普遍法则,契合时代发展现实需要,注定发展前景广阔。期待中山大学三个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学者们勇毅前行、奋勇争先,在新征程上助推中山大学书写全面迈向世界一流的壮美画卷。一是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强化国家重大需求导向,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明确攻关重点,确保有的放矢。要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渗透性知识,持续为破解复杂的巨系统问题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要重视把实践问题、现实问题用理论研究、学术思考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理化地构建起来,使学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具穿透力、引领力和塑造力。二是要牢固确立创新核心地位;要自觉从传承党百年奋斗重大历史经验和贯彻落实国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谋划、推动创新,毫不动摇地坚持用创新引领学术发展根本道路。要广泛吸纳国内外知名实验室的经验启示,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打破学术壁垒,让创新要素充分涌流。要创新学术生态,推动多学科有机融合、深层互动、双向赋能,力争形成更多原创成果。要弘扬学术精神,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塑造,让创新成为重点实验室最鲜亮的标识。三是要主动抢占相关话语权;要习惯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积极构建具有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说服力的学术话语体系。要善于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长于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并依托中山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传播优势,奋力把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重要策源地和坚固桥头堡。
张知干最后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为我们打开了更具实践广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的思想空间。中山大学名家大师辈出,扛鼎之作迭出,历来是开先河、做大事的地方。省社科联作为省委省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竭诚为大家做好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和本分。只要是有利于中大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事情,我们都会坚定支持、全力扶持,尽心竭力通过增进专家学者的成就感来体现社科联的存在感,共同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更多具有时代引领性意义的新贡献。
仪式上,陈云贤、陈春声、张知干、余敏斌、李善民、兰平、李翰敏等共同为三个重点实验室揭牌。
中山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王丽霞,哲学系系主任张伟教授,哲学系陈乔见教授、周春健教授、潘大为教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余成普教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程瑜教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政办主任朱明明,岭南学院党委书记黄毅,岭南学院副院长鲁晓东教授、刘彦初副教授,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科学研究院文科处副处长曾佳妮、陈诗诗等参加了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