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句话,过去打硬仗。我们已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14日下午,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由广东省组派的内地援港医疗队共75人启程奔赴香港,全力配合特区政府开展病人救治工作,帮助香港尽快稳控疫情。在出发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队员们向记者表达了援港抗疫的决心和信心。
据悉,本次内地援港医疗队包括36名医生和39名护士,队员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珠海4市的14家三甲公立医院,从事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与老年患者救治密切相关的科室,其中还包括6名感控专家以及4名中医师。
带着中医法宝去
据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检测与医疗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介绍,此次医疗队将前往香港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参与医疗护理工作。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收治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且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是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人员。
为了加强救治能力,此次内地派出的医疗队突出了中医特色。广东省中医院派出的7名医护,他们分别是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医生、急诊科中医师、急诊科护士长等,其中5人曾在2020年初作为第二、四批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队员,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地战疫。“在抗疫实战中,队员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辨证施治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精准护理病人等。这是一支经受过严峻考验的队伍,医院后方也会举全院之力,为在香港支援的队员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医院院长陈达灿说。
队员急诊科中医师陶兰亭随身带着的“中医法宝”是一把银针。“针刺能治疗各种痛症,在雷神山也曾发挥过作用。”陶兰亭说,“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希望能尽快为抗疫尽一份力。”
同为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此次派出的詹少锋、吴玥、谭芹、刘春英等4名医护都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的技术骨干,詹少锋和吴玥参与了2020年支援武汉的任务,有丰富的抗疫经验。而儿科一区的吴玥有着儿科医生特有的温柔和耐心,在照顾患儿方面颇有心得。
赴港就是打硬仗
勇于挑战重症救治“硬骨头”,这是广东医疗队的工作作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是当仁不让,派出了有着丰富临床救治经验和过硬专业素质的队伍。其中,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吴元凯曾驰援武汉抗疫、参与广州本土病例救治任务,且在两周前还作为广东省专家组成员参与东莞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救治工作。
实战经验的梳理与准备工作也是抗疫关键点之一。该队伍中的感染科副主任护师李莉莉和感染科主治医师陈达标都曾有本土抗疫经验。陈达标则是“中山医八年制高材生”,也曾参与支援市八医院隔离病房救治工作。“会将我们在隔离措施、预防措施、院感防控管理,包括日常发热门诊等常态化防疫经验等带去香港,根据当地情况,动态调整经验,以便更好地支援香港抗疫。”陈达标说,思想上也做好了准备。“就是一句话,过去打硬仗。我们已做好长期抗疫的思想准备。”
实施全生命周期救治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派出的医疗队中,既有肾内、心内专家,也有急诊、产科以及肝胆外科护师,人员专业构成上,几乎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医护救治。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来自省医的梁颖聪说,“心血管相关疾病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慢性病,而合并这些情况的新冠患者则是高死亡率的高危人群,同时新冠肺炎患者也很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在这些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应对各种临床情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港医疗队队长匡煜坤是一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生,他熟练掌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2020年驰援武汉协和西院,负责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具有丰富的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
考虑到香港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不少是长者且有基础疾病,对治疗和护理都带来不小的挑战。匡煜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批队员在治疗和护理上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虽然两地的医疗系统与体制有所不同,但大家相同的都是以病人为中心,要做到“防”“控”“治”“管”四位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出发的队伍中有6名感控专家。在香港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进行医疗救治,也一定要做好院感防控措施。省二医派出的队员林宇坤就是一名院感督导员,他曾在2020年参与武汉方舱医院抗疫,当时大家首创的“感控督导员制度”迅速被广东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指挥部及江汉方舱医院采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带着责任去带着平安回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与香港同胞一样感同身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务科科长、主任医师余涛担任本次援港医疗队的领队,他表示, “大湾区本就是一家人,这次出征我将它视为自己的责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管护师刘洁静也是此次援港医疗队的一员,她曾作为广东省第一批支援武汉抗疫的医疗队员前往第一线,也曾多次参与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对于支援香港抗疫,她有着十足的信心:“首次出征(武汉)时我们对‘新冠’还没有很充分的了解,本次援港抗疫我们坚信可以做好每一处细节,帮助香港早日控制疫情。”
手术室主管护师梁思华今早收到了孩子送来的礼物:“孩子给我画了一张平安卡,一面写着‘平安’二字,希望我能早日安全回家;另一面画着千纸鹤,祝愿内地和香港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复。” “希望大家带着责任去、带着平安回。”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在为队员送行的时候反复叮嘱。
原文链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2-03/15/content_11_479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