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中山大学——新港街道校地融合实践基地启动仪式暨“3·5”学雷锋日主题活动在新港街道银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中山大学、共青团广州市委、海珠区民政局、共青团海珠区委、新港街道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上午十点,银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中山大学“三全育人”校地合作试验区、中山大学校地协同育人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李劲,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新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傅晓初,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钟一彪,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海珠区民政局局长罗日珊,共青团海珠区委书记魏巍,新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朱泰参加揭牌。
对于深入探索校地协同发展新型合作模式,余敏斌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校地共建、融合发展,有利于校地双方的“迭代升级”,推动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二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落实“四为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三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力量提供有力支撑。希望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共同建设“三全育人”校地合作试验区和协同育人实训基地,促成校地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动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互利双赢。
傅晓初表示,新港街作为属地街道,将积极为中山大学“三全育人”试点建设提供相关支持,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共建新思路和新方法,全面承接华南第一学府外溢效应,“做好三篇学府文章,打造三个环中大社区”,服务好中山大学,全力助推大学建设上新台阶。
揭牌仪式结束后,新港街银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邀请沈成飞教授开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解说》专题讲座。在场的党员群众认真聆听专家讲课,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纷纷表示课题内容很精彩,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今天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银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进行得如火如荼。活动现场,丰富的便民服务与活动内容吸引了不少银禧社区及周边的居民前来体验。
据了解,新港街整合驻街高校与社区的志愿服务资源,引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及“红星港”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活动现场积极开展“家电义务大维修”活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义诊、按摩暨智能手机教学、“三八”妇女权益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谢谢,你们真的太专业了!”中山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志愿者在为居民进行头部按摩。
“这里是不是维修啊?那我赶紧上楼拿点东西!”银禧社区邻里共享文化空间吸引了一大批居民前来,与其他摊位点不同的是,这里的居民都是手提电风扇、电饭煲、台灯……看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的学子们“大展身手”。
“这么实在的便民活动,为中大的志愿者们点赞!”便民利民的志愿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赞赏。
本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将惠民服务真正送到居民身边,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志愿者利用知识、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