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杨崧负责的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中大继2018年肖海鹏负责的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获得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为国家重大建设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坚持科研与业务结合,为国家重大建设需求提供技术支撑。”这是杨崧团队一直恪守的信念。季风的变化与预报,尤其是“春季预报障碍”,是季风研究亟需突破的瓶颈问题。杨崧团队通过一系列重大研究,揭示了泛南海地区在气候变化认识与应对中的关键地位,为“一带一路”气候异常及我国旱涝灾害预测提供重要科学支撑,也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事务提供科学依据。
团队的科研工作服务于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针对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问题,杨崧团队发展了针对大湾区及南海地区的卫星雷达等多项技术,建立了区域高分辨率气象数值预报技术系统,为泛南海地区极端气象水文灾害的预报和防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针对水文灾害,团队成员自主研发的洪水预报系统,向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提供逐日精细化的业务信息产品,对重大洪涝灾害进行监测和风险评估,为我国汛期的洪水灾害预警提供了可靠的洪水信息,为减少我国气象和水文灾害做出贡献。杨崧团队还为气象、民航、水利等多领域多部门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行业需求服务,为多项国家重大科学试验活动提供了专业的气象保障产品。
潜心打造一流教学团队
“他们就像一本书,你永远都读不尽。每翻一页,你都会发现一片新天地。”谈起杨崧团队时,一位学生说道。杨崧是国际著名的季风专家,是全球最广泛应用的动力季风指数Webster-Yang指数的创始人之一。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学团队自2013年开始,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方式,逐步组建起具有优良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凝聚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
团队教师非常注重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承担着多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遵循大气科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团队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块化课程”“本硕贯通课程”“荣誉课程”。
在团队的培养下,一批优秀的骨干脱颖而出:团队教师获得“全国气象教学名师”“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教学科技人才奖项。其中,在“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简茂球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教师教授的《动力气象学》课程在2020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13年以来,团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杨崧2014年以来连续七年入选Elsevier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大气科学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
新闻加点料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6/#/newsDetail/120138/40570033.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