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决定了医院的定位、愿景以及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医者初心,肩负时代使命。医院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中山精神,将优秀的文化基因深耕厚植于新时代的沃土,催生“同心、幸福、奋斗”文化的实践,向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的目标迈进,实现医院全面高质量发展。
2021年,医院位列中国医院排行榜肿瘤专科声誉及综合榜第2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肿瘤学第2位;在11月发布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肿瘤医院第4位、我国肿瘤专科医院第1位。
镌刻事业发展同心圆
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有如一面旗帜,只有旗帜鲜明,才能汇聚人心,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医院建设始终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推进癌症早诊早治工作,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临床肿瘤诊疗新方法,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为湾区新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医院发展始终依靠全体员工凝心聚力同向同行。医院的每一个五年发展计划,都由医院领导班子召集全院中层骨干一起研讨制订,全院上下共同描绘医院的发展愿景,明确医、教、研、防、管各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与战略。每个科室结合医院总体发展战略,制订专科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将中长期规划分解为年度目标,由科室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蓝图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路线图”,使科室建设与医院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全员同心同向同行。
员工与患者同心,人民至上是医院办院的根本宗旨。为此,医院构建多院区发展格局,完成黄埔院区建设并保障同质化运营;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不断优化诊疗环境、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发挥5G医疗与智慧医疗优势,开展远程会诊,带动基层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以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及药物、耗材使用占比等指标为抓手,对每个科室进行考核,要求采取措施降低这些指标。
共奏医患满意幸福曲
幸福赋能,是医院管理调动内驱力的秘籍,也是医院人才培养的主旋律。
医院构建以人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支持为框架的“三层八级”人才培育体系,为人才成长、成名、成家的全过程保驾护航。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博士后培养计划、出国(境)培养计划,为临床青年医师和青年研究人员的成长起步指引方向。青年人才提升计划包括杰出青年提升计划和优秀青年提升计划,针对已取得一定创新性成果的青年人才骨干,分别对应“四青”“四小青”的国家级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特殊支持计划的资助对象包括杰出人才团队、领军人才团队和创新人才(临床医学科学家)团队,为多领域高层次重点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医院实行导师制,鼓励青年加入大团队,使青年人才有更多机会参与大项目,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目前,已有青年骨干依托大团队培养模式,顺利入选国家级“四青”人才;医院临床、科研团队骨干平均5~7年实现跃升。“十三五”期间,医院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1位,现有国家级人才34位。
医院给予员工有发展前景的职业上升通道、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有感召力的人文关怀与有执行力的支撑保障,让每一位员工有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营造出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医护员工也满怀医学人文之心,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使医院感动常在、温暖常在。比如,医院成立了心理护理团队,为肿瘤患者提供免费心理支持;开启“绿洲计划”,为特困患者提供资助;组建了一支由青年医护志愿者组成的乐队,为患者演出,唤起他们生活的热情与战胜病魔的信心。
传承敬业创新奋斗魂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奋斗文化在医院薪火相传。一直以来,医院力推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院战略,鼓励医生在临床工作之余要从事科研工作,发扬锐意进取、矢志创新的奋斗精神,用认真和勤奋在寂寞而艰苦的科研跑道上坚持奔跑。
医院从体制创新和平台建设发力,实验室全面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新机制,组建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迈入新时代,我们传承科技强院传统,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引领,扎实开展科技攻关。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确定六大科研方向,医院加速科研大平台建设,打造医学技术创新中心、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过实验空间扩容、尖端技术引进、信息化增效提速等措施,全面提升平台实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水平、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推进医院科研高质量发展;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不断提升,每年医院获批的国自然立项数在百项左右,位列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研究团队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性成果。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临床研究一直是医院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将临床患者的研究入组率作为评价指标,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与主诊教授评聘挂钩等,借此推动研究的蓬勃发展;打造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吸引行业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来院共建一流研发团队,推进国家原始创新药物研发和器械注册类研究,助力中国制造。近五年,医院有79项临床研究结果被国际权威指南采用,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多位专家在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等顶级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精彩演讲,多项顶级成果亮相国际最高学术会议,医院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因同心而幸福,因幸福而奋斗。好的文化,力量深沉持久,将为医学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医院医疗服务、人才引育、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提供绵绵不绝的动力。
(作者徐瑞华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