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学习强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山一院这样做

稿件来源:《南方》杂志学习强国号 2021-12-27 作者:林琳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1-12-30 阅读量:

中山一院党委注重在学习党史中总结经验、对照现实、推动工作,坚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医务人员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结合医院事业发展实际,立足做好本职工作,把学习党史与履职尽责、为群众解决就医防病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结合起来,聚焦患者、教职工和学生满意度,切实解决群众难点痛点问题。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成果,把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落脚点,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载体,推动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医院党委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2场,制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梳理办实事项目清单,深入调研听取意见,并细化为具体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各党支部开展调研100余场,制定办实事项目清单160项,涌现出一大批做实事典型,彰显人民情怀。

党史学习教育+高水平智慧医院建设,打通患者线上就医的“最后一公里”。医院全力加强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提供在手机端就可实现的预约挂号、名医问诊、慢病续方、线上开单配药、检验检查预约、护理上门服务、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等医护药技多项联动服务,上线“电子票据”“移动医疗推车”“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开通通异地就医门诊费用联网结算等多项便民措施,有效解决患者“挂号难”“等候久”等痛点问题。

为减少疫情期间患者到院聚集就医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开通了发热门诊云义诊,组织各科室多次为民免费云义诊,“千名专家云义诊”更是让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名医天团”优质医疗;为方便慢病等患者续方取药,打通患者线上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患者可以线上问诊快递送药到家,实现慢性病患者看病就诊开药便利最大化;针对复诊患者预约检验检查,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患者可在家申请医生开立复诊所需的检验检查,缴费后便能在手机App上自助预约检查日期,就医行程安排更自如省心;针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开通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运行工作,由护士上门进行服务,让患者在家就可以享受专业护理服务;针对特殊人群的核酸检测需求,开通核酸检测绿色通道,核酸检测结果最快可以在40分钟之内反馈给临床医生和患者,保障了危急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

截至目前,中山一院官方App注册用户累计346.83万,日均挂号8200人次,App日均缴费额达472.46万。APP挂号人次占总挂号人次86%以上,门诊APP缴费金额占总缴费金额30%以上。自助机工作日日均使用量达11451人次。住院预交金缴费中,自助机占44%,APP占23%,窗口占33%,59%患者通过自助机办理入院。此外,已有154个专科、工834名专家开通云诊室图文咨询,累计开展咨询服务155248人次、远程续方+快递送药服务19731人次、检验检查复诊开单服务98046人次。

党史学习教育+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实现群众“家门口看病”愿望。援藏党员医生刘大伟牵头组织创建了西藏地区首个数字化病理会诊中心,为林芝市下辖的六县一区提供全面、规范、专业的远程病理诊断服务;肝胆外科党支部委员华赟鹏教授挂职副院长,启动了8个专科联盟,精准发力帮助揭阳市人民医院发展,成为广东省对口帮扶工作的“揭阳模式”。

医院精准帮扶福建省三明革命老区,共建福建省区域医疗中心,深度参与国家医改示范区推进工作,通过派出专家驻点帮扶、开设名医工作室、柔性输出指导专家、远程医疗、组团式培训三明进修学员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三明市第一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使以往需转外地就医的患者在本地就能解决问题,增进了人民健康福祉,增强了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个多月里,医院专家开展疑难特殊病例查房340余例、小讲课48场、病例讨论160多例、多学科会诊讨论8场、学术讲座16场、手术带教及复盘52例、远程教学43次、专科门诊280余例,成功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三明市多项空白。此外,医院专家还到县乡村基层调研、巡讲,接收基层医院选送的研修学员,促进基层医院技术水平、人才配备、学科建设、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改进。

党史学习教育+优化医疗服务新模式,支部集思广益解决群众看病痛点问题。各支部牢记初心使命,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真正落到实处。

如中山一院腹透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腹透中心,现有随访患者1000余人,70%分布在广州市外。一名腹透患者每月要消耗至少120袋腹透液,重达480斤,还需规律使用药物等来控制病情,肾内科教职工党支部开通互联网医院腹透专科及药物配送到家服务,有效保障疫情期间患者用药需求。

再如妇产科教职工党支部建立妇科手术患者入院绿色入院通道,让看病群众只跑一次;影像超声教职工党支部将X光、CT和MR预约登记合并为一处,患者可以一站式解决多项检查预约;泌尿外科与男科教职工党支部等20多个党支部举办科普讲座送健康;外科综合教职工党支部等10多个党支部分赴赴惠东、肇庆等开展义诊帮扶和革命传统教育;保健体检中心教职工党支部为东校园师生开展“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急救培训;产科教职工党支部“云义诊”医护齐上阵 ,战疫“新生”为母婴守护;手术麻醉中心教职工第二党支部着力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的日间手术中心优质医疗服务;特诊教职工党支部开设老年医护联合门诊,一号两专业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影像各支部加班为职工体检影像加速出报告,每天午休时为急需手术患者出报告,为外地患者提供解读报告,空床提醒服务,开展帮扶患者第七届“彩虹桥活动”;护理部支部从“知信行”三个层面展开实践活动,畅通护患沟通平台,开展互联网+护理;东院各支部推出 “夜间查房”,新建“心脏评估康复中心”,开展团体检测上门服务;惠亚医院各支部开展“呵护到家”线上问诊服务,极引进 “共享陪护床”,联合社区开展送医上门惠民服务。行政后勤教职工第五&第二党支部就便捷就医、智慧诊疗、智慧财务等“关键小事”行现场办公;行政后勤教职工第三党支部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讲座、专家一对一“门诊”服务;学生多个党支部举办经验分享会,为研究生考博科研解惑等。

党史学习教育+大型系列科普宣传,惠及广大群众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医院坚持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开展义诊、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出《医万个为什么》大型系列科普宣传策划,组织165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录制科普视频,在医院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进行了521期科普文章和视频的宣传推送,并将系列科普成果集结成《医病医身医心——111位名医说健康》一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形成广泛宣传效应。

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在新冠疫情防控战线上,医院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将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信念信心、热情激情投入到抗击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行动中去。

医院组织新冠疫苗接种111场次,为本院职工、公安干警、铁路客运段职工、教师、大中小学生接种新冠疫苗。累计接种43276剂次。外派护士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新冠疫苗297672剂次。我院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近100万人次。外派核酸采样医疗队,参与支援广州、佛山、湛江市核酸采样工作,完成采样100余万份。医院聚焦抗疫前线的感人瞬间和感人故事,累计媒体报道110篇,医院官方微信报道28篇,系列报道8篇,视频号共推出22个短视频,阅读量达1330万,抖音号的短视频阅读量达45万,其中,《集结在端午》视频的阅读量达542.5万。行政后勤党总支、院团委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守护美好家园凝聚战疫力量,真正做到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400847039089258132&item_id=10400847039089258132&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