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中山大学8项重大项目获批立项,立项总数位于全国高校并列第七位。
笔者梳理发现,这些项目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首席专家均在各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项目《汉译逻辑术语本土化与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研究》的首席专家为鞠实儿教授。他于1999年创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并任所长,1998年和2007年分别创建哲学和社会学一级学科的逻辑学和文化与认知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AI逻辑、论证理论、文化与认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杨子晖为《“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金融风险演化及防控措施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获评为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项目《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债务问题研究》的首席专家为中山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广众。他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国际金融。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瑛的项目为《美国全球单边经济制裁中涉华制裁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刘瑛是国家农业对外合作法律顾问,中国贸促会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专家,中国法学会涉外法治高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和中美关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有3位教授分别担任3个项目的首席专家。其中,项目《历代别集编纂及其文学观念研究》的首席专家为何诗海,发表学术文章8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体学、汉魏六朝文学、明清文学;张均是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的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范常喜是《战国文字研究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的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国际汉语教育史。
此外,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知识产权情报保障研究》的首席专家是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韦景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青年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20余项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知识产权、智慧公共文化服务。
据了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其立项情况是高校人文社科综合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山大学科学研究工作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导,大力推进“三大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大专项共13项,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