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开放合作30人论坛”暨“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高端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9-30 作者:李永杰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1-09-30 阅读量:

9月24日,2021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开幕。作为平行论坛之一,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承办的“开放合作30人论坛”同日举行,并于25日继续召开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粤港澳区域联动机制及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专项项目“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建设研究”联合主办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高端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趋势、后疫情时期全球价值链规则体系完善方向、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稳外资外贸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价值链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等问题进行了政策与理论探讨。

深化“一带一路”开放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以录播方式介绍了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变化趋势。他认为,尽管2020年世界整体贸易额明显下降,并且出现了很多关于供应链中断的观点,但事实上供应链并未出现断裂,而是因为需求反弹,从而对供应链构成压力。今年以来全球中间品货物贸易继续回暖,但这种全球复苏并不均衡,其中,亚洲国家的增长非常强劲,北美和欧洲的中间产品出口依然疲软。当前全球疫苗分配面临严重的不均和不足问题,疫苗生产区域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印度和中国。要消除可能的贸易障碍,需要促进疫苗公平分配,提高中低收入国家的制造能力,并探索在不同区域均匀分配生产工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院长殷晓鹏认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根本在于价值链构建,“一带一路”建设正面临规则冲突问题,规则制定的难点在于需要制定一个群体规则而非针对特定国家。规则制定的领域涉及海上运输、贸易、人员、环保、投资,以及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多个方面。后疫情时期需要制定一个长效机制,设立协调委员会,以应对全球价值链面临的潜在风险。

“进口是连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关键枢纽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关键一环。”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表示,通过扩大进口,可以提高中国与全球价值链的关联性,并推动中国价值链转型升级。目前中国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仍然面临五个问题,分别是来源国政治不稳定、来源国存在对中国不好的言论、来源国基础设施不发达、双边贸易定不完善以及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要扩大进口,就需要沿线国家高度重视、主动开拓中国市场、积极对接中国需求、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充分利用中国各种进口平台。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就构建“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价值链进行了录播演讲。他认为,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全球价值链出现区域化、跨国企业回流和绿色低碳化等三大变化趋势。在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的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目标是要通过发展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和跨国生产,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包容性发展是要使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因此,要积极推进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产业升级,构建“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价值链。

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认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微观来说,就是要提升产品附加值、产品出口质量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他看来,推动外循环需要做好六个工作:一是注重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二是积极扩大进口;三是注重服务贸易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四是促进企业走出去;五是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优先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六是做好区域经贸合作,包括RCEP、CAI等。

东南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邱斌围绕“双循环经济增长和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全球价值链一直就是分割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成本为核心,到特朗普关税战后,转变为以安全为核心,再到变成以柔性为核心,历经多次演变。特朗普关税措施和新冠疫情使得全球价值链更加碎片化,不论是国别间还是一国之内,都将出现更多碎片化的价值链。但贸易战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而是使得第三国获得收益。在贸易战叠加新冠疫情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视“双循环”中的本地市场效应问题,提升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力。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阐述了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引领“一带一路”高水平开放合作的观点。他表示,《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在促进要素跨境流动、经贸和社会规则衔接、服务行业准入、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等领域有新突破,前海与横琴两个合作区建设能推动大湾区要素进一步顺畅流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深化产业互补合作,从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参与“一带一路”价值链合作的竞争力。此外,他认为《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的价值还在于将普遍性的跨境合作区通过制度创新催化为高质量的合作平台、高水平的要素流动集聚平台和高标准经贸规则试验平台,这为后疫情时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通过推动合作平台创新制度从而优化价值链合作模式提供了借鉴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glx_gsgl/glx_gsgl_bwsf/202109/t20210930_5364282.s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