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新华社客户端】符正平:自贸区应在开放中推广改革创新经验

稿件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1-07-24 作者:孟盈如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1-07-24 阅读量:

日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介绍,制度创新指数包括“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化环境”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评估对象是全国54个自贸试验(片)区。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扩大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分布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国家批准增设上海临港自贸片区(120平方公里),以及同意浙江舟山自贸试验区扩区至宁波、金华与义乌片区,自贸试验区网络结构日益形成。

符正平介绍,过去一年自贸试验区在改善投资便利化方面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深圳前海实施的跨区域税收事项全流程通办、新开办企业税务9环节“套餐”网上办,做了很多创新性的探索,其信息技术在优化政务流程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二是广州南沙对标香港公司注册制及国际先进商事规则,在国内率先探索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将商事主体设立登记从行政许可调整为行政确认,进一步减少了政府对微观市场行为的干预,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起草制定的《商事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吸纳南沙的改革试点成果,标志南沙的先行先试为全国统一商事登记立法提供了自下而上推动改革的“南沙经验”;三是上海是自贸试验区以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正面导向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显著,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南沙贸易便利化优势是多方面的。从存量上看,南沙以往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制度创新具有良好的基础。从增量上看,南沙在本年度,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过优化港区内部资源与流程,提升了港口的运作效率,为疫情期间大湾区内货物的装卸、中转提供了保障。”符正平说。

目前,南沙港通过“湾区一港通”已和广州、佛山、肇庆、云浮、中山等大湾区5个地市的10个内河码头共享港口代码,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在港口之间的自由调拨流转,简化了通关手续、提升了通关效率。另外,上南沙海关推出跨境电商出口退货监管新模式,境外消费者退货商品作为保税货物在区内开展分拣、打包等简单加工业务,减少企业在境外设置海外退货仓的成本,完善快时尚产品“全球卖”的售后保障体系。

符正平认为,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南沙可以进一步推进,助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枢纽。南沙自贸片区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中,应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在推动企业挂牌上市、保险业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深化创新建设。“在金融创新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行各类金融创新试验。比如,私募股权转让、金融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支持。”

符正平说,自贸区承担着金融开放压力测试,既要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也要统筹开放和安全,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金融支持对象方面,除了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外,还应着力扶持服务业、贸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金融支持对象除了先进制造业和科技企业外,还应将先进服务业相关企业纳入重点支持范畴。在对金融企业的营商环境支持方面,除了税收政策支持外,行政效率以及相关法规的明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原文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143989?channel=weixin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