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由重症医学专家组成的支援医疗队圆满完成支援抗疫任务,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下称“市八医院”)撤离。前一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支援市八医院抗疫医疗队,剩余的100名队员也全部撤离,进行集中隔离休整。
重症专家管向东带队救治重症患者
中山一院支援医疗队由“重症八仙”之一管向东领队、年轻重症医学专家组成,在生死线上顽强战斗37天,啃下重症救治“硬骨头”。
在与病毒赛跑的日子里,管向东每天一早便出现在ICU病房,与医疗团队一起查房,并指导医疗队进行ECMO(人工肺)支持、俯卧位通气、呼吸机支持等。在对全部住院患者进行巡视的过程中,医疗队针对重症倾向患者给予重点关注,进行早期积极的干预,阻断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患者发展的可能。
救治期间,支援医疗队的副主任医师司向和黎丽芬成功为两名危重型患者进行了ECMO置管。其中,一名63岁患者ECMO支持时间较长,上机时间为20天。据介绍,这位患者病情进展极快,转入ICU后出现明显的呼吸窘迫费力,医疗队迅速给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但是患者的氧合仍然维持不住,胸片显示双肺“白肺”,所有指标显示患者极度危险。最终,经过医护团队齐心协力的配合,患者呼吸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超声和胸片都显示肺部情况显著好转。
在住院患者中,中山一院重症医疗队主管的92岁梁阿婆,是此次广州本土疫情年龄最大的患者,有慢阻肺、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病史,临床救治难度极大。经过医疗队精细治疗,梁阿婆渡过了心源性休克的关口,心功能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这个老太太。”梁阿婆向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之情。
医护团队为失智症患者特制“氧帐”
中山三院此次派出222名精兵强将,支援市八医院抗疫。首批122名队员已经在7月2日撤离进行隔离休整,其余100名队员于7月8日全部撤离。这支医疗团队超过一半医护曾驰援武汉抗疫,此次在市八医院负责四个病区的患者救治任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洪涛去年参加了武汉抗疫。他说,这次国家、省、市三级专家组进驻市八医院,实施了精准的救治方案,医疗救治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比如,这次对于综合抗体的应用,有些病人使用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由于病区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比较多,很多预警指标“关口前移”,实现了对患者及时进行病情监测。
曹红是中山三院岭南院区隔离病区主任,因参与抗疫工作已有一个月没和家人见面。前几天,她得知儿子高考成绩是643分,很是激动。“今年有两个感染新冠的高考生在市八医院考试,有一名在我工作的病区。我与他共享了拿到成绩的激动时刻。”曹红说,“孩子们告诉我,感谢广州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次疫情对考试影响不大,成绩达到了他的预期。”
廖志新是此次支援抗疫临时病区护士长。他曾作为中山三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廖志新表示,在此次广州本土疫情中,有一位失智症患者总是扯掉身上的氧气管、输液管,甚至还撕扯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为帮助患者完成治疗,尤其是康复氧疗,医疗团队购买薄膜为患者特制了“氧帐”,患者只需平躺,不需佩戴任何设备,就可完成氧疗,四天左右就基本达到了康复水平。
原文链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1-07/11/content_2_407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