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编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蓝皮书近日出版发行。该蓝皮书是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重点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公开年度研究报告。1月26日,蓝皮书首发式举行,专家团队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据介绍,蓝皮书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建设任务展开深度研究,分七编共20章,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三大湾区发展模式对标研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优质生活圈建设等。蓝皮书总结和评析了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诸多创新性政策构想与研究。
如何切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符正平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但面临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的发展短板。因此,大湾区应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布局建设重大会计基础设施集群,吸引尖端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来湾区工作居留生活,吸引高新科技企业总部落户湾区。港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拥有优势,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在全球领先,应加强与港澳的深度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有何新态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立勋教授指出,当前大湾区存在空间连接显著强化、空间合作分层推进、空间开发模式转型的空间发展态势。未来,各种合作平台、创新平台、创业平台将成为空间开发的重点,城市间的竞争将从成本、产品、市场走向空间平台的吸引,城市间的合作也将从聚焦于产业合作共建走向注重空间平台的共建共享。
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创业?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张光南教授分析了当前香港青年跨境创业存在的“创业环境不熟悉、公共服务待完善、税收优惠覆盖不足、经济法律体制不同”等问题,提出了“以畅通渠道对接香港青年跨境创业需求,以优质服务助推香港青年跨境创业成功,以完善保障消除香港青年跨境创业顾虑”等政策建议。
蓝皮书还从社会融合指数、政策协同指数、经济合作指数三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协同指数进行研究,并提出不同指标的城市排名。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黎熙元教授表示,研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政策的区域协同指数以广州、深圳、佛山位列首三位。各城市力度和重点又有不同。其中,教育政策协同广、深领先,养老政策以深圳、江门、肇庆领先;青创政策协同以广州、深圳、香港领先;住房政策协同以广州、深圳、佛山领先,医疗政策协同最弱。
区域经济合作体现为相互投资、贸易与游客往来,综合指数排名以香港领先,其后是深圳和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