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光明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掀起了建设教育强区的大幕。我们在大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迅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学习贯彻,将牢记区委书记刘胜的嘱托——‘努力办一所与中山大学声誉相称,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品牌学校’”。1月12日,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罗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带着课本游光明 将景点链接到教材经典篇章
作为中山大学与光明区合力打造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是光明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作。2020年9月开办以来,在广东省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全国中学语文首届学术先锋人物、创校校长罗灿带领下,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将“教材就是孩子的世界”转变为“整个世界都是孩子的教材”,掀起了一场中小学育人方式的变革,驱动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实现了精彩亮相。
就下一步发展,罗灿表示,将积极构建开放的、多维的、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本学期,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围绕核心素养,创新课程治理体系,除了开足开齐国家基础课程,还开设高选择性的拓展课程和个性化研究课程。比如,开设158门拓展课程,涵盖科学、人文、艺术和体育等领域,实现“一人一张课表”;以光明科学城为背景,提出“大科学”理念,打造科技特色学校,编写了地球科学、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校本教材;进行HSA课堂模型建构研究,打通学科壁垒,实现各学科的有机融合等。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期使课程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转变“学与教”方式提供“光明方案”。
充分利用光明区“山、水、林、田、湖、湿地”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参与、协助制定《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性纲要》,开发区域特色文化、科普自然教育和休闲文化等专题课程。“带着课本游光明”,打造光明旅游研学与社会实践基地,将每个景点都链接教材中的某经典篇章,既是对课堂知识很好的扩展与补充,又是对孩子们视野的拓展与思维的开发,将一个不一样的、出彩的、高颜值的深圳北部中心根植学生心底,树立学生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意识,同时推广光明区域性形象,“行走光明、光大光明”越走越远。
“光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让‘学在光明,追求卓越’成为师生的文化自觉。”罗灿表示,将加强教师队伍的学习,利用寒暑假搞培训、提高教育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在别人喝咖啡的时候,我们要勤奋思考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坚持‘治水创优’,治理‘水师、水课’,努力打造‘不敢水’、‘不能水’、‘不想水’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金课’,培育‘名师’,让名师们不断学习的进取心引领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在光明’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用好科学金字招牌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培养机制
助力光明区基础教育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罗灿建议,广开人才之路,专兼结合,引领校长,带动教师。一是全力锻造“三名”团队,打造光明教育领军雁阵。着力加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选苗培养,延长培养周期,补齐发展短板,这样,光明教育的领军人才多了,才能形成雁阵效应。二是构建“异质化”的教师队伍,成立“后备教师”人才蓄水池。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建异质化的教师队伍,要推动教师队伍向专兼职教师兼有转变,课堂向家长开放,课堂向专业协会开放,可以探索聘任社会各种专业人士进入校园承担教师的职责。三是成立光明教育智库,为光明教育发展集智聚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用好“科学”这块金字招牌,探索未来学校发展新样态,加快信息化建设,规范科技创新教育空间布局,强化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比如,利用好中山大学等高校资源,开发高质量科技创新课程,开展院士、科学家、企业家进校园活动。探索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路径,形成纵向贯通的K12基础教育发展格局,促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甄别、早培养机制,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光明经验”。
“区教育局已经组织了‘家庭教育讲师团’,未来在此基础上,建设光明儿童青少年成长教育指导中心,开发‘未来父母学校’等课程,开展家庭教育订单式培训,让家长必须选修家庭教育类课程,形成光明教育发展合力。”罗灿说,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从立校之日起,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家委会,家校警,家长义工队等家长组织,召开全体家长会,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重大活动邀请家长们参加,组织党员老师家访,家长的配合度越来越高。
罗灿表示,构建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路线图,要努力实现超越现代教育的基本范式,努力构建超越现代空间、学制、分科课程、班级授课、教材和知识束缚的智慧学校,在系统建构中,构建具有光明特色、光明风格、光明智慧的未来教育体系,实现对现代教育的超越,走向未来的目标。
原文链接:http://barb.sznews.com/PC/layout/202101/13/node_B03.html#content_97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