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学习强国】清远连州:做强大村一业,做活小村一品,绘就“小康蓝图”

稿件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周璐 刘耀荣 编辑:赵现廷 发布日期:2020-11-21 阅读量:

深秋的柯木湾村是金色的,一片片金黄的玉竹沐浴阳光;深秋的柯木湾村也是紫色的,一摞摞紫皮番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深秋的柯木湾村是红色的,一张张村民们沾满汗水泛红的笑脸映在丰收的季节里,彰显了他们的自信。

清远连州市丰阳镇柯木湾村地处渚岭南麓,小北江上游,其村委会下辖10个自然村,共有553户2153人口,2016年以前,其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不到5000元。2016年5月,自中山大学对口帮扶柯木湾村后,中山大学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产保障、产业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如今的柯木湾村种植生态木耳、打造“百草园”观光研学基地、谋划番薯深加工产业,截至目前,柯木湾村已正式退出省定相对贫困村序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户156人均已摘帽,退出率达100%,其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始连续翻了50倍,已达25万元。中山大学第一扶贫书记李锐介绍:“在柯木湾村,我们因地制宜,做强大村一业,做活小村一品,做实消费扶贫,积极为2020年以后乡村振兴做铺垫。”

因地制宜精农业

秋天的早晨已有些许凉意,好在暖阳从树荫里泻下,落在西风寨木耳基地上。

西风寨作为柯木湾村其中的一个自然村,紧挨着107国道,有着便利的交通,当地村民因紧靠山林,各家都有培植菌类的习惯。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当地村民都懂得什么季节培植什么菌类,例如,在冬至前后三天,最好培植的是冬菇。

今年3月,西风寨将150多方白杨木发展成为一条近500米长的木耳基地,基地成立之初,摆放木桩、注入菌种时每天会招聘附近村民来干活。

“我们这是模拟原生态的种养模式,除了人工把菌种注入到木桩里,就不再进行其他人工干预。每一朵木耳吸收的都是白杨木自身的营养,‘喝’的是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住’的是深山里的荫林之下,纯天然生长。”李锐说。

木耳丰产期时,每隔一周就可以采摘,请的也都是当地的残疾或是贫困户。当地村民听障人士吴细妹就是其中一个,自从木耳基地成立,她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采摘期间每天100元的工资,也让她有了生活的保障。

从3月投产到10月底,木耳基地共产出湿木耳5吨左右,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李锐将湿木耳风干加工处理成干木耳,半斤装的原生态干木耳市场售价45元,每吨干木耳利润可达6万余元。

除了木耳基地,中山大学还在西风寨村开发“稻蛙鱼”生态农业基地,在把科研融入农村基地的同时以点带面为连州打造、擦亮富硒品牌,实地采样点达3000多个,为连州农业探索经济价值与科研价值有机结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各村一品有亮点

离西风寨木耳基地不过20分钟车程的玉竹加工产,则是另外一片繁忙的景象。

玉竹加工厂由荒置十多年的柯木湾村小学改造而成,李锐还将小学里的办公室改造成线上电商工作室和线下中山大学产业扶贫项目农副产品展销厅,这里机器轰鸣,工人繁忙,还经常有中山大学的师生和校友们前来购物。

50岁的黄伟梅与80后的张建梅都在这里工作。黄伟梅每天在玉竹厂里操作切片机,一个月工资2700元左右,对于在家门口就业,黄伟梅很是满意。比黄伟梅幸福感更强的是从外面打工回乡就业的张建梅。

在厂里工作的村民(来源:清远日报)

“以前在广州打工工资确实高一点,但是没有照顾家里。”对于家中需照看四个小孩还有两个老人的张建梅来说,家门口就业是她最为开心的事。“自中山大学扶贫队过来之后,村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满是毛草堆的河堤变成绿化带,漆黑的村巷如今亮堂堂,在家里待着环境空气都很好。”谈到村子,张建梅打开了话匣子。

从曾经的贫困户到现在电商平台的负责人,张建梅不止多了幸福,还多了自信。电商平台每个月都有上万元订单,从2019年11月截至目前,线上线下的消费扶贫金额已超过130万元。张建梅向李锐提出,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她认为降低运输成本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利润。对于张建梅的思考,李锐感到很开心,他认为扶贫先扶志,引凤筑巢,发挥村民的主动性才是发展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动力。

一村不落奔小康

翠绿的竹林、潺潺的溪水流淌、红墙绿瓦的独栋小别墅引得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这就是掩藏在山林之间的夏东村。

夏东村也是柯木湾村其中的一个自然村。中山大学扶贫队结合夏东村“世外桃源”的环境优势,为夏东村量身定制了旅游规划,“至善桥”“格致轩”“笃行路”应运而生。李锐表示,“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我们更注重文明的乡风民俗。现在成立了安全协查队伍,抓好社会治安管理,营造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

如今,夏东村在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上,借力政府与扶贫工作队推进当地民宿建设。因夏东村临近连州地下河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夏东村的度假酒店自今年试业以来,每逢周末都客满,最多的时候游客达到500余人。如今民宿实行外包,每年为夏东村增加至少6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除此之外,李锐正在夏东村开发百草园基地,在70亩的百草园基地内,李锐计划将按梯度分季度种下佛手、玉竹、麦冬等上百种中草药材,将其打造成一个科普性的教育实践基地,吸引更多的游客以及研学团队在“百草园”感受中草药的魅力,而基地的种植与养护,也为周边村民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

如今,夏东村的民宿旁的汤泉池正在加建;“百草园”内一颗颗种子即将破土而出;红薯粉加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建设,柯木湾村正阔步迈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落一村,做强大村一业,做活小村一品,把各个自然村集结起来,串珠成链,绘就一幅“小康蓝图”。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793285348191292041&item_id=9793285348191292041&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05862458765&showmenu=false&ref_read_id=undefined&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