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专家团队召开多学科会诊(MDT)的日子。
自从今年8月中山七院联合凤庆县人民医院的第一份5G远程超声诊疗图文报告便被送至凤庆当地患者手中,截至目前,中山七院专家团队已经为凤庆县当地患者召开远程多学科会诊38例次,开展远程超声9例次、远程胎监2例次。凤庆县老百姓不出远门,在县内就可以享受到发达地区同质医疗卫生服务。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四千师生从广东一路西迁,从1939年3月到1940年8月,终于在云南澄江复课,偏安一隅的祖国南疆因为中山大学师生带来的先进文化而从沉睡中苏醒。从那时起,中山大学与云南人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现在,中山大学和云南人民的情谊又突破了时空界限,在相隔将近一个世纪后,用高科技的方式再次紧紧相连。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表示,5G创新应用及“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启动,是中山七院和凤庆县人民医院从阶段性扶贫帮扶关系转化为长期携手共进的一个标志,也是从传统帮扶进入“智慧”高科技帮扶的启动。
自2013年起,中山大学党委就在凤庆开展了扶贫工作。2017年起,秉承中山大学医科“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大医精神和中山大学的家国情怀,中山七院在何裕隆院长的带领下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对凤庆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至今,中山七院专家团队已经13次跨越近2000公里远赴云南,入驻凤庆县人民医院,扎扎实实地帮扶当地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其中何裕隆院长亲自带队就达6次。目前,中山七院帮扶凤庆县专家已达150人次,帮扶手术量已达141台,帮扶义诊量已达967人次。此外,中山七院还帮扶凤庆县人民医院开展新技术或新操作36项,建立起妇产科、护理学、急诊医学科、眼科、麻醉科、儿科、口腔科等7个云南省医疗重点学科,完成了许多零的突破。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何裕隆院长亲自赴凤庆指导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等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中山七院党委书记苗伟亲自带队来到凤庆县人民医院重点开展该院二期建设考察及管理提升工作。中山七院除了派出医疗专家开展医疗帮扶,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还为凤庆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绿色通道。至今,中山七院已帮扶凤庆县人民医院成立了15个临床教研室。通过远程培训平台,为凤庆县人民医院培训本科教学师资140余名,同时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临床师资教学能力培训班”带到凤庆县,培训师资300余名;接收凤庆县人民医院35位重点发展学科的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先后接收凤庆县人民医院3名副院长挂职学习,接收多名中层干部来院进修。随着中山七院对一批批凤庆医务人员的成功培养,中山大学医科的灵魂已经在云南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
凤庆县医疗水平曾经在云南17个县中排名倒数,三年来,中山七院的专家团队“带着感情真扶贫、带着责任扶真贫”,帮助凤庆县人民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帮助凤庆百姓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夙愿。凤庆县人民医院的飞速进步使得凤庆县在全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中斩获第一名,也促使凤庆县人民医院被列入“国家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500家县级医院”计划。凤庆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动情地说,感谢中山大学对我们的大力持续帮扶,以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工作的医护人员中,本科学历的占比只有五成,随着中山七院专家团队的帮扶,我们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现在已经有研究生愿意到我们医院来工作了。
持续帮扶云南凤庆是中山七院人的使命,报答云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恩情,是中山大学一代代学子的共识。让中山大学“古道洒热血、仁心中山医”的情怀与云南百姓结下的情谊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6593695/rmh16593695